孩子每次上完国学课,老师都会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家长进教室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老师通过问答-发言的形式考察孩子是否收获到课程的核心和重点知识。
学年前的孩子个个都比较活泼和积极。
大家都争相举手回答。
可是有一位孩子就表现得沉默一点。
然后坐在后面的他的妈妈就特别着急,就用手拍打孩子的肩膀提醒他积极与老师互动。
但孩子好像反应并不大,手揉拽着衣角,不知道是否在听老师讲课。
于是孩子妈妈就直接打他的手,把脸贴过去狠狠说道:你听讲啊,你在干什么?
引得大家都回头看他们。
妈妈感觉不好意思就退了回去。
但是之后这位妈妈时不时就小声提醒孩子:举手回答问题呀!
老师观察到这个情况以后,就主动请这位孩子回答问题。
听到孩子正确的回答,这位妈妈激动地为孩子鼓了掌:你真棒!
孩子也回过头羞涩地笑了。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真的特别紧张、特别爱他的孩子:
孩子没有他人积极,她着急提醒孩子要举手发言;
孩子开小差,就立马上前打手,告诉他要认真听讲;
孩子正确回答到问题,就开心鼓掌。
可是在旁人看来,又觉得十分不妥。
第一,她自己没有遵守课堂规则。
当老师讲课孩子听课的时候,不断打断大家的思路。虽说声音小,但也影响到了周围的小朋友。
第二,影响老师的教学和孩子们的注意力。
除了她孩子,其实课堂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很活跃,她只顾全自己孩子的表现,突兀地上前指正自己孩子,引得大家都回头看她,无疑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气氛。
第三,过分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
每个孩子听课的习惯不一样,有的积极兴奋,有的安静聆听。按照孩子回答问题的状况,并不是没有认真听讲,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老师和同学。
再说学年前的孩子哪能做到十分的专注,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是对孩子的信任,也是给亲子关系一份新鲜空气。
其实这位妈妈的初心是好的,她的爱孩子肯定都体会得到,当她为孩子鼓掌的时候,孩子也马上回多头给了妈妈积极回应。
这件事,因为孩子回头一笑变得和谐和美好。
希望这位妈妈以后不要以孩子为中心,而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家庭和社会的大系统里,不但关心自己,也关心集体,体会集体的快乐。
利用集体好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学习乐趣。
不再过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