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文字,好像已经成为怀旧的筐,随便拿出来其中的一件,似乎都是对过去的告别。好像过年过得不是当下,而是过去。或者说,采用那个时髦的说法,过去是在过年,现在在的过年只是一个假期而已。我们本来也不应该只是怀恋过去的日子,我们必须活在当下。
好啦,就算是怀旧,可能也是当下的一部分,在过年的假期写关于过年的记忆文字,这不是很好吗。此刻忽然跳跃出来的,却是关于年货市场或者采买年货的那些往事。
我如果说年货市场已经不存在了,那可能显得比较武断,因为我又不购物,所以没有更多发言权。但是我如果说年货市场已经很少了,那就准确了。我所历经的年货市场时代,至少是在八十年代了。购物从强调票证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转向市场经济时代,城市里忽然涌出来很多个“自由市场”,其实就用市场来命名就可以了,特意加上“自由”二字前缀,以示对自由的强调,也是对市场放开的强调。这些所谓的自由市场在过年期间变身为年货市场,为了满足人们过年的更多需要,当然也有商业目的。到过年时节,还会有更大型的年货市场,比如天津现在的津利华酒店前身叫做国展中心,那时是当时天津最大的会展中心,当年的过年时候,那里就是全城最大的年货市场。还有现在的银河广场,也曾经是。年货市场规模有大有小,多而繁荣。
年货市场的“年货”其实并不一定是过年期间才买的“货”,很多东西就是日常用品,在过年时买日常用品当然也可以,过年也必须是日常。有很多物品是过年专用的,比如贴满窗玻璃的窗花剪纸,吊钱,灯笼,春联,这些才是真正意义的年货。而还有些物品也是在过年一定会特意买,比如过年才穿的新衣服,年货市场也是卖衣服的,当然可能会相对廉价,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物美价廉有什么不好呢。穿上新衣服是孩子们过年的重要内容,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重要的。过年的事情没有一件不重要,老百姓的哪件事都是大事。吃也是年货的重要部分,北方人过年吃的面食,猪肉,鸡蛋,酱货,糖果,干果,炒货,这都是必须要买的,除了窗花和吊钱那些装饰物,还要买摆在桌子上的水仙花,戴在女孩子头上的红色绒花,甚至瓶子里装的塑料花和干花,这是想起来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时候经济普遍不富裕,却有那么多需求,不论是物质或者精神,那时候人们似乎想要更多,也有足够的精力想要更多。不像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事情都会省略掉的。
其实年货市场的前身是农村的赶集,赶集的事情,我少年时代也经过,农村在过年前的大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至今记得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时的雄壮,记得他们的兴奋,还有我的兴奋。农村的过年集市的鞭炮专卖区域震天响,还有各种农具和牲口,集市上卖牲口是一景,这里不多说了。
年货市场的消逝或者减少有多种原因,说来也简单的很。现在人们不需要了。所谓的过年的那些仪式逐步减弱到没有,鞭炮不放了,饺子天天可以吃的起,还要年货市场有多么大的意义呢。过去物质甚至是有钱买不到,现在是有了也吃不下去用不了,大商场在网络的冲击下都撑不住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改变,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去年货市场购买年货只剩下仪式感的需要了,那还能存在多久呢。年味儿越来越淡儿,人们也越来越没有那份心情了。我说了年味儿是一种混合味道,比如鞭炮,和年货市场市相互依存的关系,现在都没有了。
今年家中的年货可以简单到只剩那几张吊钱和窗花,我却能想起我少年时代跟随我父亲购置各种年货时的情景,我和他各自骑着骑行车,用自行车能作为运输工具,他在那样的冬天,能托起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