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上讲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的意思是凡事讲究“因果报应”。这种哲理同样适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为什么出生后同样都是“白纸般”的孩子,到最后都会成长为不同性格、不同人生成就的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别。
张庭曾表示,在育儿方面不能只是严厉,而要因材施教,跟孩子讲道理,一天孩子问妈妈: “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妈妈反问“你是如何看自己的?” 接着说
“如同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米饭;在酿酒商眼中是美酒。米还是原来的米。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俗话说“人数上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不同的孩子,肯定是不合理的。那么家庭教育怎么样才能因材施教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反过来,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家长要依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愿望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让孩子自由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在天赋领域的悟性和执着精神。如果孩子性格内敛,不爱表现和展示,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为他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意大利蒙台梭利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正因为孩子的成长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应顺着它的“长势”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像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孩子才能成熟一样,孩子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长大,这个过程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熟悉孩子的习性,“知子莫若父”,是的,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家长更容易了解到孩子的天性;有心的家长,会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从而找出他们的能力特长,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当发现孩子的特长所在,从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引导,就会变得容易许多。比如说,当孩子喜欢下围棋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有意识的,去灌输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并且给他们讲一些关于围棋大师的励志故事,甚至,还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种下围棋的氛围,给孩子一种良好的熏陶环境。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交流的同时,发现孩子真正的特长与兴趣所在;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真正达到熟悉孩子的目的,才能为后来的因材施教,打下稳固的基础。
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生活中,不少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在不了解孩子的天赋优势,就盲目的兴趣培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而且让孩子形成一种“杂而不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