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家庭》

    近日内心纠结空虚,看了这本书,内心平静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在自我救赎和育儿方面的误区,感恩看到此书!

1. 不要动辄告诉孩子浪费,这是在改造他,心不在爱而是在分裂的位置,源于脑海里的恐惧,因为自己是被这么教育的,觉察出自己偏离了爱的位置,让自己回来,简单告诉他:比如,面包有防腐剂,只能放三天,三天后就不能吃了。这是处在爱的位置上,看见真实的孩子,放下改造的念头,看见他背后的情绪,然后用爱去回应,融化他内心的无助和恐惧。讲述事实即可,接纳的状态,不做判断。

2. 做结实的父母,孩子小时,无论呈现什么状态,都不会感觉被伤害。孩子也会放心的做好自己。

3. 让自己成为结实的人,能接受冲突,也能接受和解,允许对方(父母)有情绪,但不必为之负责,同时活出不同的人生。镇定的应对生活,孩子会更有安全感。

4. 如果说目前不是自己想要的状态,那其实目前的现状是一种自我惩罚:认为自己被养育的过程不配得,认为这种幸福让自己内疚,心虚…既然有了这个领悟,那就享受自己的人生,活出想要的自己。

5. 你不必追求完美,我应该怎么表现,什么贡献也不必有是可以的,别人一样可以接纳我的存在,无条件的存在,都是巨大的进步,坚持活着,不要放弃。

6. 不管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不数落孩子,攻击他,因为这个会被内化成他对自己的攻击,恐惧向人提出请求,恐惧表达善意或接受善意。当别人攻击时,他反而先自我怀疑和攻击。

7. 做母亲不要不情不愿的自我牺牲,孩子可以感受到并且投射像其他方面以为自己不配得。向这个世界发出善意,得到回应很好,没有回应也不必想对方不情愿或有怨气,保持内在的平静和阳光。因为自己就是善意的源头。

8.及时回应孩子,痛快的满足孩子,不故意制造挫折,用自由和爱养育孩子,有助于孩子拥有宽广格局和坚定信念。

9. 人内在的自由度有多大,人格的宽度有多大,最初从父母对孩子的反应中构建,孩子大喊大叫,如果报以欣赏的微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活力被祝福的。可以提前告知约定如果要安静怎么做。而人格的稳定性来源于爱,真实自体的存在感,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看见孩子回应孩子。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源于自由,父母尊重界限。成功程度=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人格稳定性

10. 父母希望孩子具备什么品质,不要先教育孩子,自己去做,让自己先具备这个品质,即使自己做不到也不要去教导孩子,守住界限,此处要特别自我觉察。

11. 非凡的人栽倒后迅速认栽,不做无谓的挣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普通人往外指责或者自我攻击想要挽回损失。最糟糕的母亲是特着急的母亲,孩子稍微表现跟自己不符合就想象糟糕结果,要给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爱我的信心。

爱他 给他自由 守住界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