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春然老师是在八月三十日。老领导特地打电话让我去听春然老师的讲座,一听就感觉很对味儿,立刻加了微信。
这次区里请春然老师搞同课异构活动也是因为上次在学校讲座获得广泛赞誉,才转而被区里请回来,给全区语文老师做讲座,登台献课,并且给所有新教师做入职培训。
活动结束好几天了,脑海里不断回旋的还是王老师课上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昨天和一位同仁聊课,她说我以前不喜欢《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这次和王老师同课异构,我才真正喜欢上这篇文章,并且每天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庄子两个字, 之后两人交流的都是怎么读庄子……
我在断断续续听南怀瑾聊庄子,试图不断去了解庄子,也不断了解春然老师并探寻他的成长路径。
关于他的那堂课可研讨的太多,今天就记录一点:他输出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通过一步步引导你去自主或者说不自觉更新自己的观念,他有魔力,会不知不觉给你打上思维钢印。
比如说,上课前学生很紧张,他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是课堂,学生说,老师讲我们认真听。王老师通过现场采访告诉孩子们,课堂完全可以自己学习,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尽情绽放自己,老师听课不是来找茬,而是关注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生的上课观通过一节课被重塑,我认为这是这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课前王老师告诉孩子们现场坐着一位他的老师,但是不告诉孩子们是谁,课后孩子们主动询问王老师谁是他的老师,王老师这才隆重介绍自己的老师。这个环节难道不是王老师通过真实情境在告诉我们:一个老师之所以被人看见,是通过自己的学生,教师的真正价值通过学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