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
2.赔偿2100万银元;
3.开放通商口岸;
4.协商英商的进出口关税。
“南”对应“中国割让香港岛”。在这里,我们把“南”字谐音成困难的“难”字。想象:中国要把香港岛割让给别的国家,这样做让清政府左右为难。甚至你可以想到,侵略者给大清朝的皇帝讲出了“中国割让香港岛”这句话后,大清朝的皇帝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好比要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去给别人,是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京”对应“赔偿2100万两银元”。同样,我们把“京”谐音成金子的“金”,这样更方便记忆。想象:一大堆黄灿灿的金子做成了2100万两银元,全部赔偿给了侵略者。
“条”对应“开放通商口岸”。想象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占领了香港岛并拿到了银元之后,还不满足,又跟清政府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来做生意的条件,否则继续派兵打仗。
“约”对应“协商英商的进出口关税”。想象前面三条清政府迫于压力全部答应了,而侵略者还让清政府签订一个契约,契约上明确规定英商的进出口关税一定要双方协商,清政府不得独自制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是相对的。一个词组可以看成一个组块,一个句子也可以看成一个组块,但组块与组块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联结,这点尤其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十四节气歌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句子语病修改歌诀:“检查语病要细心,先看主干主谓宾,残缺搭配是病因;再看枝叶定状补,能否搭配中心语。下面语病常常见,熟悉现象心有底。是否恰当用词语,语序是否属合理,前后有矛盾,更有不统一,替概念,有歧义,句式杂糅使人迷,结构又胶节,语言重复又多余,多层否定成后语。修改语病法牢记,添、删、调、换百病医。”
1. earn [ɝn] 赚钱:ear耳朵 + n门
记忆:把耳朵挂在门上,卖了赚钱。
2. infant ['ɪnfənt] 婴儿:in在……里面 + fant人名:范特
记忆:在范特家里面有个婴儿。
3. abuse [ə'bjuz] 滥用:a一个 + bus公共汽车 + e鹅
记忆:一个公共汽车只有一只鹅乘坐,很浪费啊。
1. bull [bul] 公牛: bu布 + ll 11
记忆:拿着布匹绑住了11只公牛。
2. doll [dɔl] 玩偶:do做 + ll 11
记忆:做了11只玩偶。
3. cargo [ˈkɑ:ɡəu] 货物:car小汽车 + go 90
记忆:小汽车装了90件货物。
rainbow虹,彩虹:这个单词是由“rain”(雨或者下雨)和“bow”(鞠躬)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可以这样记忆:“彩虹在下雨的时候要鞠躬。”
carpet地毯:这个单词是由“car”(小汽车)和“pet”(宠物)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记忆也非常简单:“小汽车运送的是宠物使用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