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本教研”到“区域教研”,这是新的课堂改革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每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为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进行同一区域内的校校联合,带来的是协同共进,双赢共好。
1.区域教研有利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每个年级一个或两个教学班,同学科教师只有一人,要求他们搞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只能是纸上谈兵,即使勉强搞了也是流于形式,毫无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地走区域教研的新路子,是集体教研有了落脚之地。区域教研能够凝聚各学校的优势力量,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区域内各学校间开展帮扶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这有利于区域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2.区域教研有利于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区域教研平台,活跃了教研气氛,凝集了教师人心,激发了工作热情。不同学校的教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锤炼了教师基本功,又增进了友谊。以让教师跳出自我看自我、在校外看学校,找到自己和学校的不足,能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和谐共生。
3.区域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教师成长,拓宽交流平台。对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因为各校办学经费紧张,许多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交流研讨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教研,教师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理念较为超前的专题发言,并能观摩到相对高水平的研究课,尤其是“评课”这一环节,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新理念内化和吸收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区域教研,使教师拥有更多参与学习研讨的机会,拥有更多共享借鉴的资源,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区域教研能改变教师职业倦怠、独学无友的状况,满足教师交流研究的渴望,实现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愿望。
互联网拓宽了家校共育的渠道。在学生管理中,就教育过程的本质而言,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完全依靠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总体育人效果不佳。因此,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的交流互动,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应建立校级、班级家委会,成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活动,促进家校共育。但家校合作因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导致难以保障合作频率和合作深度,使家校合作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而,解决家校合作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学校可以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家校共育开通新的渠道与空间。很多中小学校已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共育,如网上家长学校、家校互联等已经大量涌现,QQ群、微信群、电子班牌等已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