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学校召开家长会,没想到孩子的父母在家长会后,一起到我办公室,说是孩子特别叮咛,要求妈妈来表达对我的感谢。孩子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妈妈是非常温婉知性的女子,爸爸是一位沉稳内敛的中年人。
我很想知道外表如此幸福的家庭为何会让孩子抑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孩子如此毫无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也想知道从父母的角度,孩子的成长是怎样的过程?更想让孩子的父母清楚孩子目前在心念上的消极和挣扎。
我向孩子的父亲转述孩子的原话“我的爸爸是外表装作很坚强的样子”。这位沉着的父亲当时就红了眼眶留下眼泪。我想在这一刻,父亲体会到孩子对他深深的理解,可是父亲有真正理解孩子吗?
孩子的父亲至今都不解,为什么那么听话,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之间就厌学,就抑郁了。我跟他们一起回顾孩子的过去,孩子的父亲虽从不打骂孩子,也不指责批评孩子,但是一直特别关注并在意孩子的成绩,小学时每天都会在中午给孩子讲两道题,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会表现特别失望。孩子开始变得敏感,小学五六年级时,变得孤僻,没有什么朋友,话也不多。直至到了初一,初中学业突然变得繁重,每天除了学校的学习,回家后还要应付大量的作业,经常写到半夜,然后第二天就无法正常上学。孩子的成绩当时是非常不错的,位居班级第二,年级前二十,但是这些没有给孩子带来足够的成就感,反而让孩子惴惴不安,患得患失,孩子担忧下次考得不好,同学们就会看不起他。每日都在自己的担忧和恐惧中度过,用孩子的话说,只有麻木了才感受不到痛苦,否则就会想很多很多,想到开心的事情就会开心得睡不着觉,想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痛苦得睡不着觉。
我跟孩子父母提到孩子的一件往事,孩子说休学之前的一天,又因为作业做得晚第二天不能正常上学,爸爸回来看到孩子在用ipad玩游戏,夺过Ipad打了孩子一耳光,孩子用“想要切开自己”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我提到孩子的这句话时,虽然已过去四年,但是孩子的父母仍然很意外。他们并不真正清楚或者说理解孩子的处境和感受。
看着这一对被孩子的问题折磨得焦虑又痛苦无力的父母,他们何尝有错?又何尝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