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让人最痛苦的病是什么吗?
那就是医院查不出你有什么器质性病变,而别人也觉得你没病,但实际上你却病得不轻的病。说白了就是心理疾病,也就是心理不健康。你痛苦异常,可是在别人看来,你不缺胳膊不少腿儿,没损肝没伤肺,哪里有什么病呢?你的心理顽疾,别人看来只不过是矫情脆弱、敏感玻璃心、无病呻吟罢了。
所以很多患上心理疾病的人,也总觉得自己好像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不敢告诉别人,也不敢去看医生,总是害怕一不小心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
然而,古语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心理疾病的危害丝毫不亚于生理疾病,甚至比生理疾病的危害还要大无数倍。
不过,你要明白:我是如此重要,理应生活得更好。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美国的高人气心理学科普博主、心理治疗师卡蒂·莫顿,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轻疗愈(阳光践行版):找个心理医生聊聊也没关系》》。这是一本帮助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从“不敢求助”到“积极行动”的实效治愈指南,它能给那些深陷心理疾病中的人带来力量。
想要摆脱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拨开心上乌云、善待全新的自己,以及找到更多的选择。
01
拨开心上乌云
拨开乌云才能见阳光,一旦心理健康长期受到损害或忽视,我们的心中就像布满了一层厚厚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只有拨开它,才能看到我们想要的阳光。而想要拨开这层厚厚的乌云,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和情感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不只是要知道自己过得好不好,而是要明白具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比如说,如果有人问我们,“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出一句“我很好”这样的模糊答案。而是要具体说明。工作是否顺畅?学业能否跟上人际关系怎么样?家庭生活是否和谐等等。
如果我们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患上心理疾病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饮食失调以及人格障碍等症状,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损害。我们会感觉连自己的大脑都在跟自己对抗,以前非常喜欢的很多事情也不想做了,以前爱不释手的心爱之物也被束之高阁了。如果病情严重的话,甚至连完成日常工作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心理疾病就跟身体上的生理疾病一样,也需要及时休息,并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只要及时接受适当的帮助,并严格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去做,我们的心理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它不会跟随我们一辈子。
并且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受着心理疾病的困扰。所以说,患上心理疾病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另类,心理疾病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难言之隐。
然而,每个人都在强化心理疾病带给我们的病耻感,不过这样做只能让情况越来越糟糕。所以一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不要因为心理疾病而讳疾忌医。
患上心理疾病以后,藏着掖着闭口不谈,并不代表就能让我们消除耻辱感和恐惧感,而是只有勇敢地公开、真诚地谈论心理健康这个话题,才能拨开心头的乌云,让阳光照进心里。
每个人都有内心煎熬的时刻,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让别人知道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没有什么好羞愧的。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痛苦,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02
善待全新的自己
拨开心头的乌云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善待全新的自己。
其实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的一个角色罢了。容易陷入到心理不健康困境中的人,往往就是在无形中给自己赋予了一个悲剧的角色。并且,我们都是最好的演员,都能够入戏很深,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时时刻刻强化这种悲剧氛围。
既然真正的戏剧表演可以改变角色,那我们人生舞台上的角色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勇敢地去拒绝演绎这个悲情角色,并且重新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积极的角色。重新选角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角色特征。
方法也很简单,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家庭或工作这出剧目中的主演吗?你有没有配角?你的台词多吗?为什么?当你感到烦恼或失控时,首先会做什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在愤怒和伤心的时候表现正常吗?你的父母会如何评价你的反应呢?如果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你会轻松地谈论这个话题吗?有什么东西是和你关系最亲密的人都喜欢或者都不喜欢的呢?
第二步,了解我们如何跟自己对话。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通过自言自语,来决定自己要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和玩什么。所以接下来就是重点关注你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是充满爱意和自信心的积极想法,还是对自己充满敌意的消极想法呢?
比如,你经常对自己说“我很棒”“我很积极向上”“我很有爱心”“我很优秀”呢,还是会经常说“我很糟糕”“我一点都不漂亮”“这点小事我都做不好”“我就是个笨蛋”呢?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努力反驳这些令人不快的评价,就像当面反驳现实生活中对你说这些话的人一样。
你要义正词严,用强硬到让人无法辩驳的语气去反驳自己的负面想法。这其实就相当于自己心中的两个小人在对话。黑色的小人就是总是在贬低自己,白色的小人就要站出来去反驳黑色的小人,并把它打倒,让它再也不敢随便贬低你。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就能够不再总是表现出现在的样子,而是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改变自己,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们改变,哪怕是年龄和时间,也无法阻止我们成为那个全新的自己。
成为全新的自己,以后我们还要学会善待它。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指望别人去爱你吗?”是的,想要得到别人的爱,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善待自己。
想要善待自己,就要明白: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自我评价方式,需要时间和练习。这是一个并不完美的过程,但是往往会带来美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过程,毕竟,慢慢来,才会快。
并且,过往的不幸恰恰是现今的良药,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是在做全新的事情可,能会很慢,也可能会令人沮丧。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所有的一切都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美好。
03
找到更多选择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选择对了,事半功倍。想要让自己的心理变得健康,除了善待全新的自己,我们还有多种选择。
第一、 留意自己的身心变化。
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理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留意自己的睡眠饮食以及一些病变的征兆。
首先,比较自己在两种极端状态下的表现。
要想想你在状态极佳、吃得好、睡得饱、心情不错的这样极佳状态一天里,能做些什么。比如能完成多少工作,效率怎么样;会怎么跟自己内心对话;和人相处,是不是更加友善和充满爱心。接下来再想想,自己在状态欠佳的一天里能完成多少工作、效率如何,这么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他人。
然后再把最佳状态和最差状态的表现进行比较,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整体运作水平。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身心变化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够找到身心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情绪高涨期,并且在情绪低落期也能够更加有意识地调整自己。
其次,要学会洞察自己的情绪。
每天完成一天的任务之后,就可以花点时间把当天感受到的三四种情绪记录下来。在辨别情绪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个人判断,而是要花些时间探寻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比如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你有什么感想?然后把这些感受都写下来,并且持续记录下去。了解到自己经常会产生的情绪之后,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情绪。
想要管理好情绪,就是要用情绪词汇以外的词语来描述情绪,在描述的时候要尽量生动一些,并且试着调动你的所有感觉。
比如,我们感受到了伤心,这时候就要问问自己伤心是什么呢?伤心是如何通过我们的身体和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呢?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伤心:伤心的感觉,就是眼泪噙在眼眶中,很想逃离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儿。
这样通过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内心以及情绪,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第二,寻求外界的帮助。
了解自己以后,如果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改变心理状态,那是最好的。但如果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或者轻易就会产生放弃自己的念头,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改变了,这时候就是寻求帮助的最佳时期。
这里所说的寻求帮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一种是指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的帮助。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了别人而独立存在。作为人类,我们需要爱,也需要牵挂。所以当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朋友的开导以及家人的理解,都会为我们的成长和治愈提供最好的环境。他们就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在外面受伤了,就随时可以回到这个避风港去疗伤。
不过家人和朋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性格都不同,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有时候跟家人和朋友吐槽并不一定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和改变,有时候还可能会起反作用。
所以我们还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更好地疗愈自己。专业人士可以根据我们的症状表现,以及通过量表检测等方式来判断我们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然后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04
写在最后
这样通过拨开情绪乌云,让阳光照护内心的角落,并且知道如何求助以后,我们的一切都将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轻疗愈(阳光践行版):找个心理医生聊聊也没关系》就是这样的一本适合所有人阅读的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并且也告诉我们寻求心理健康的正确之路是什么。
请记住:
有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也没关系,在疗愈的路上,你不是孤单一人。离开沉默地独自挣扎,你的生活一定会迎来全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