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曾巩,也是勤政爱民的好官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人,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积极参加古文革新运动,其为文章,讲求文法,能穷事理,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01、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

1019念曾巩出生在江西省南丰县一个世代为学的书香门第。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被称为神童

02、少有才华,闻名天下

曾巩之父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县令,因如皋学风淳正,胡瑗、王惟熙等皆学有大成。

故曾易占将14岁的曾巩带来如皋,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曾巩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每天发奋努力,用心苦读,读书习文。

晚上学习结束后,他就到住所旁边的小池边,洗涤毛笔砚台,久而久之,一池清水竟然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墨池记》。

曾巩在如皋度过了两个寒暑,  .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1037年,随父赴京,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

03、十年 躬耕  , 侍奉继母 ,抚育弟妹,

1047年,曾巩29岁时,父亲去世,曾巩只好辍学回家,在时任洪州(今南昌)太守刘沆的资助下,带着弟妹躬耕垄亩。

十年耕读岁月,面对艰难的生活,曾巩并没有去埋怨,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曾巩不仅在物质上供养了一大家人,还把弟弟们个个都培养成才子。弟弟妹妹们的婚嫁事宜,也是作为大家长的曾巩一手把关、张罗。

因忙于全家生计,自己到32岁才娶妻,更难的是,曾巩自己对学问的追求从未松懈。

04、与妻子伉俪情深

由于家道中落,原本想要嫁入曾家的女子顿时没了音信,直到曾巩35岁时,才有人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

对方是大家闺秀,被曾巩的文采所折服,二人结婚之后,妻子没有嫌弃曾巩的一贫如洗。

在嫁到曾家之后,晁文柔便主动承担了整个大家庭的琐事,让曾巩和弟弟们安心读书,继续备战科举考试。

晁文柔识大体,十分照顾丈夫曾巩的脸面,每当家中有客人来访,晁文柔总会相当设法拿出好酒好菜来招待朋友。

白天,晁文柔不仅要洗衣做饭,带弟弟妹妹玩耍、学习礼仪、侍奉继母,晚上有时还会陪着丈夫挑灯夜读。

正是有了妻子的帮助,曾巩才可以毫无顾忌的,继续学习、准备科考,并且还会时不时地不时地教一教自己的弟弟与妹夫们。

自从曾家考中6进士之后,为曾家操劳多年的晁文柔病倒了,曾巩无微不至照顾妻子。

26岁的妻子还是离他而去了。曾巩感到十分悲痛,时常悼念亡妻,在《秋夜》一诗中就表达了曾巩对晁文柔深切的哀思。

05、屡试不第,兴办教育

虽然名声在外,但因曾巩擅长策论,轻于应试时文,和他大哥曾晔一起参加几次科举都未考中。

1055年,当时,37岁的曾巩因又一次未考中进士,而心灰意冷,在弟弟的陪同下,他游遍了抚州城内的大街小巷和山水古迹。

在游历之后,曾巩突然有了办一所学校、用自己所学培育人才的想法。曾巩就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

兴鲁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房屋错落有致,内设讲堂学馆、彩亭后院,其间名花异草、绿树掩映。

兴鲁书院创建后,曾巩亲自讲学,制定常规,还经常邀请欧阳修、王安石等知名学者莅院讲学。

很多文人学士也不时来书院会讲,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知名度,推动抚州学风。

06、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公元1057年,曾巩带着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无咎、王幾,共赴京师,参加由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

欧阳修受唐代韩愈的影响,一直推崇“古文运动”,反对虚有其表的糜糜文风,改变了很多务实文人士子的命运。

此次科举,曾家一门6人应试,全部进士及第,这在封建时代科举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名噪一时。

1059年,曾巩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07、任集贤校里,校勘出大量古籍

1060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他知识渊博,兢兢业业,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

他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08、任越州通判,减少赋税,救济灾民

1069年,在京城任职数年的曾巩,因在王安石与司马光关于变法的争执中把两边都得罪了,遂向宋神宗请求外调。

宋神宗安排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曾巩到任后,随即察民情、访贫苦、搞调研。

越州从酒坊征收赋税,供衙门使用。酒坊钱有限,不够财政开支,不足部分摊到老百姓身上征收。

曾巩了解情况后,马上发布命令停止了这笔赋税的征收。减轻了老百姓负担。

后来越州发生饥荒,灾情严重,民生凋敝。曾巩便安排人广贴告示,要求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

富户们申报上来储量达到15万石后。他立刻发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户以比常平仓粮价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粮食,饥民能就近购买。

曾巩还筹集了5万钱的资金,借给农户购买种子,使粮食生产没有被耽误。

09、任济州知州,惩治恶霸,兴修水利

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

但周家“力能动权贵”,与地方官沆瀣一气。曾巩初来乍到,搜集证据,将周高法办。

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

曾巩组织三十人配合当地百姓,结成治安联动队,村村安排岗哨,集中力量,“霸王社”成员冒头一个打一个。

几次行动过后,有个黑社会成员承受不了压力,跑到官府自首,曾巩不仅没有惩罚,还好酒好菜招待。

消息一传出,“霸王社”成员全跑来自首,宣告了这个非法组织彻底解散了。

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5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援。

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等犯罪明显下降,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为治理黄河,朝廷从各地调集民工,要从齐州调丁2万。曾巩听说一些地方的户口有漏登、瞒报现象后,就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从下至上,层层上报,反复核实,最后发现,9丁抽1就能满足征丁之需,使许多寻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

曾巩在齐州修建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

在曾巩离任齐州知州时,老百姓把城门关了,把桥也堵住,不让走,曾巩最后只有夜间悄悄离开。

10、任洪州知州,瘟疫横行,及时救助灾民

1076年,曾巩调任洪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马都钤辖。任职之初,恰逢江西瘟疫流行。

曾巩赶紧调配救灾物资,迅速命令各县、镇储备防疫药物,以备万一。

他安排人腾出州衙门的官舍,作为临时收容所,给那些生病的士兵和染病无力自养的百姓居住。

不但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还给他们免费提供饮食和衣被。

他派人随时记录疫情,把染病和没染病者均登记造册,及时汇总,然后从国库调拨资金,按轻重缓急,依次有序地分发救济款。

11、任福州知州,整顿寺庙,阻止官府种菜

1077年,曾巩由洪州转任福州知州。发现福州很多寺庙,寺庙的主持就成为肥差,寺庙里的僧侣公然通过行贿的方式来争夺主持的位置。

曾巩想方设法杜绝这种不正之风,他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同时,让僧徒们以民主的方式推选主持。

因为福州没有职田,官府就通过卖园圃蔬菜的办法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高达三四十万。

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卖不掉菜,收入大减。

曾巩认为官员不应该与民争利,就下令停止了这种做法,保障了菜农的利益。

他一生辗转七八个州,在基层任职,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他致力于维护治安、打击豪强、疏河架桥、兴办学校,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12、回京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离世

1080年,改任沧州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1081年,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曾巩参与了整理并校勘《梁书》、《陈书》、《南齐书》、《列女传》、《战国策》、《说苑》等书,写有“叙录”。其文风细,笔墨犀利。

1082年四月,六十二岁的曾巩擢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至此,二十余载宦海沉浮终至巅峰。

不久,曾巩述说年岁已老,望另选贤能。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终年65岁。已被罢职的同乡王安石多次前往探望,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刻。

13、文学成就卓著,书法也流传千古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

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他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

他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

曾巩为文非常注意构架,其《越州赵公救灾记》,文章一开始就先交代越公在饥荒到来之前所做的各种准备。

怎么发放粮食,什么时间发放,在哪些地点发放,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放措施,对弃婴的收养等等,这些曾巩都详细而有条理的记了下来。

最后笔锋自然转到表现赵公其人的赈灾有方、敢于担当、勤政为民的高尚人格和光辉形象上。

这么多纷繁复杂的内容,在曾巩的笔下却有条不紊,有头有尾,足见曾巩严谨条理的散文功力。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格调超逸。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另辟蹊径,重新剖析,借柳树讽刺时事,辛辣大胆,而又犀利精准,读来令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书法成就也很高。2016年5月,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上,曾巩的《局事帖》最终以2.07亿元的天价成交!

因此法帖仅有124字,所以被称为“史上最贵法帖”,可谓是一字万金。

当年62岁的曾巩提笔写给了同乡人一封信,全文虽然仅有短短一百二十四个字,却流露出了他坎坷的人生片段与复杂多变的北宋迷局。

信中阐发了他内心苦闷沉郁的心境,读来意味深长,仿佛每个字都有一股情感蕴含在里面,这就是《局事帖》

曾巩少有才华,名动天下,因家庭原因,因不善应举时文,屡试不第,人到中年才中进士。

但他学问精深任史官兢兢业业,任地方知州勤政为民,造福百姓,颇有政绩。

他注重教育,建立书院,文学成就卓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是集才华和能力于一身的才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4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07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0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5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7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9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6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8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6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