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意味着考试大纲在全国范围内分步取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考的重要指南,这对引导教学和高考综合改革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高考评价体系特别是“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指导方针和内容规定充分体现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包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科学思维、实证精神、逻辑推理、信息识别与加工等核心要素。值得指出的是,高考评价体系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思维品质)”的要求和考核,“思维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是激发个体好奇心、想象力,塑造创新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2019年6月8日、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9年高考命题分析的官宣通稿,通稿指出,批判性思维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2019年的高考命题全国卷和地方卷中普遍呈现,形成亮点,对于未来高考命题改革的思维导向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2019年高考命题在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上迈出了具有革命性的一步。
2020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撰写、在《中国考试》2020年第八期上发表的系列文章,系统分析了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思路和要求,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已经全面贯彻到了九大学科中,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是考查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在未来的高考中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