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龙”公孙胜是梁山泊108人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之一,而且不论梁山泊发展的哪个阶段,他一直处于权利核心层,这和他一贯坚守的一套“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的处世哲学有关。
初看《水浒传》“智取生辰纲”这一段时,总觉得哪儿有点儿别扭。
后来又看了几遍,有一天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为什么当时不让公孙胜做个法术,不论什么格式的都行,打发那帮包括杨志在内的军汉不跟玩似得吗?非得费力不讨好的采纳吴用那条破计策呢。
公孙胜刚出场时,晁盖和吴用,刘唐,阮氏三雄等正在后堂散福饮酒,期间肯定也在商议怎样把那“一套富贵”搞到手。
此时公孙胜登门拜访,也说要把这套富贵送给晁盖,引得七人相见。
席间吴用订下了那条漏洞百出的妙计劫取生辰纲,最后事情败露,导致七人逼上梁山。
在这期间,公孙胜并没有提出任何建议或者意见,只是在何涛引领官兵追捕情况危急时,运用法术帮助阮氏三雄大破官军,几人得以从容不迫的上了梁山。
也就是说,此时公孙胜的法术已经能够兴云吐雾,再者后面李逵和戴宗去蓟州请公孙胜出山破高廉时,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说:“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也证明了当时公孙胜的法术已经比较牛*了。
因为当时高廉使用法术几次挫败了梁山泊的进攻,不但可以起雾兴云,还可以驱使狮子,老虎,大象等猛兽。
假设,公孙胜当时只是想和晁盖合作取这套富贵,事情是不是反而会变得更加简单呢。
公孙胜运用法术起雾兴云,弄出一些狮子老虎吓跑杨志带领的护宝队,晁盖趁机带着几个心腹庄客或挑或担取走生辰纲,完事两人“二一添作五”也好,“四六 三七”开也行,是不是更加的神不知鬼不觉?
也许这真的就是公孙胜的真实想法。
事不凑巧,自己晚来了一步,已经有五个人捷足先登了,那怎么办?
江湖规矩“见者有份”,如果想独吞那是犯了大忌。
这时自己再想施展法术轻易把财宝取来,会让其余的人感到是坐享其成,特别是让那个好为人师的吴用,情以何堪啊。
恰好吴用献计,公孙胜就顺坡下驴,让每个人都在这个活动中发光发热,心安理得的拿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富贵。
而对于吴用的这条漏洞百出的妙计,公孙胜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破绽,但是他还是给予相当的配合。
好在自己有法术在身,不至于折了老本。
所以说,公孙胜从一出场就开始实施他那套“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的处世哲学,直至归隐。
宋江从江州法场被劫上梁山正式入伙以后,他和晁盖的权利斗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时候,虽然宋江拉拢的小弟战斗力强人数也多,但是只要晁盖、吴用、公孙胜、再加上林冲同心同德,在这场较量中不至于吃亏,甚至还稍占上风。
不幸的是,吴用,这个过去经常去晁保正家骗吃骗喝的发小,坚决的投靠了宋江的阵营。当然,这也是吴用想将功赎罪讨好宋江——吴用的那封看似天衣无缝的书信差点就要了宋江的命。关于这点我们谈到吴用的时候再详细分析。
这样的话局面急转直下,宋江一方占了绝对优势。
公孙胜虽然不喜欢宋江和吴用的阴险毒辣,但是晁盖确实在政治魄力和手腕上表现的像个赌气的婴儿,自己无力回天。
他不希望看到火并,公孙胜对宋江和吴用的险恶用心心知肚明,不想卷进这个政治漩涡,最后心灰意冷,以探望母亲为由下山去了。
等到再次出山的时候山寨大局已定,晁盖在这场政治角逐中出局已成定势,公孙胜也只好顺其自然。
不久,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宋江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头把交椅。
以后的公孙胜如徐庶进曹营一般,除了战术上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对于其它的从不发表见解,直到打败王庆后借口回复师命归隐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