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工作中难免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意外,比如一个印象中很靠谱的同事,突然发现好像不少该知道的事情完全不知道;比如看起来很常规的操作,客户突然炸毛了;比如一个看起来稳稳当当的项目,突然说要延期了……这些意外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大家不靠谱?是客户太苛刻?是项目经理不负责任?
其实不一定,今天咱们聊一聊“想当然”这个现象。
01.我以为你“已读”了
“这个事情我在群里同步过啊,你还已读了。”
“我在分享汇报里讲过这个案例,你没看到么?”
“我跟你的TL说过这里有风险,他没有跟你说吗?”
第一种“想当然”现象叫做“我以为你‘已读’了“,里面进一步的隐藏假设是,你对这件事的认知,应该是跟我一致的。那么,现在发现你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或者对这件事的理解完全跟我的理解不同,就冲击了我对你的固有印象,形成了“Big surprise”。
其实这个问题不一定出在对方身上,更可能是出在“我”的身上。为什么呢?因为整个推导链路中充满了想当然。
第一层想当然,是通信软件上的“已读”,就代表真的读了。是这样吗?不一定,大概每个人都玩过几十个群都有消息,然后一个一个点过去,只要没发现有跟自己相关的,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的。那么反过来讲,我们发出的消息,也很大可能被别人这样对待。所以”已读“只能代表一个软件状态,不一定真的读过。
第二层想当然,是对方读了信息,就会有跟你完全一致的理解。是这样吗?也不一定。因为我们发出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从自己的视野整理出的,你所知道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潜在信息,对方不一定知道;你对这件事优先级的看法,对方不一定认可。那么,就可能导致,对方其实并不理解、也不认为它重要,所以印象不深或者传播链路中断都是正常的。
所以这个维度的想当然,其实是对信息差的不尊重。怎么解决?
精细化操作。如果事情真的很重要,那么不要群发。尽量私聊确认信息是否收到、理解是否一致。
放低预期。当一件旧事需要被重提,最好准备好资料重发一遍,在确保大家信息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发起讨论。
核心是放弃想当然,一切从尽量消除信息差的前提下,继续下一步。
02.我以为这是一个需求
“这个明明是一个新需求啊,新需求开发需要成本,客户一定得付费呀!”
“客户认为这个是原来软件上没有做好兼容导致的BUG,他们不愿意付费,希望我们免费修复。”
第二种“想当然”现象叫做“我以为这是个XX”。这里的阻碍点在于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也能理解“我”的思路,认可“我”的想法。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是视角问题。我们的视角在于业务研发,是一种技术视角。客户可能是不懂技术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什么是需求、什么是BUG。他只能看到软件不好用了,还得继续掏钱,这是视角上认知存在差距的地方。
其二是利益问题。客户或许根本不在乎什么是需求、什么是BUG。他只是不想再付钱,那么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技术上的解释,而是业务上的博弈。
所以这个维度的想当然,其实是对认知差的不尊重。怎么解决?
尽量从客户能够理解的语言来描述版本边界,讲清楚需要付钱的理由。
跟销售、客户经理一道,不只是解决单个项目案例的问题,需要有长期的管理客户理解能力和认同的计划,并执行。用户习惯需要培养,客户也是一样。
从全局视野看到客户跟我们的利益关系,再来做项目交易博弈和决策
核心是不纠结于单边认知,兼容更多视角,在更多层次想解决办法。
03.我以为你也是这样想的
iOS研发:“我以为是默认使用新版本的交互啊。”
Android研发:“我以为是在新版本需要实现老版本的交互啊。”
在提测阶段发现这样的问题项目铁定是要延期了,如果是个客户付费项目,多半还要亏钱。因为无论是用新版本交互还是用老版本交付,最终都得有一边需要跟另一边对齐,需要再开发一遍。
第三种“想当然”现象叫做“我以为你跟我想的一样”,这是一个真实的两端APP研发项目的案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需求写得不够明确?是因为技术方案两边没有对齐?都不是,这些是规避这个问题的管控办法,并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技术端的两个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思维逻辑,进而会有不同的软件开发策略。他们可能一个是毕业多年的老司机,一个是才入行没多久的小菜鸟;可能一个没接触过这样类型的项目,一个之前有过类似的项目经验。他们都很自信,也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但是最后翻车了。
所以这个维度的想当然,其实是对思维差的不尊重。怎么解决?
其实就是前面讲的表面原因,细化信息、加强沟通,并把这些制度化,就可以基本杜绝了。
越是想当然,越容易受到“大惊吓”。最好的方法是把事情做到前面,尽量避免想当然,尽量去有效的沟通、更多视角的影响、更制度化的执行,来把信息、认知和思维对在一个基准线上,这样就能更精准的拿到结果。
当然,如果“惊吓”已经发生,告诉自己由“大惊吓”导致的失望、后悔以及愤怒的情绪是没有必要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衡量损失、复盘经历以及吸取教训,最大程度上避免同类的事情在组织中再次发生,才是正确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