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让我心旷神怡……》未见写文章之人,单从文题便觉是位热衷教育的人。及至,从头到尾细读三次,再次确定是位对教育初心不改之人,惟有此,才能有此细致地观察力、细密的思考力、细腻的洞察力。
有幸, 我是从一开始便伴随凤园文化建设从无形到有形、从表象到达意的。从第一稿的文化设计,到反复N次的商议修改,无数创意、想法都曾在我的大脑中停留、留影。
郭校长在反馈中提到的“校园里的每棵树都是她们自己选的,栽在什么地方,她都日思夜想。”是引起我共鸣的第一处,因为在凤园我也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的。听池的西边,窄窄的地方,有一条分着岔路的小道。那条小道不是工人师傅设计的,而是李校长让工人师傅循着我们学生的足迹修建成的。记得那天一大早,李校长让我带几个学生去西边园子。我不知道要干什么,便随便叫了几个孩子到那之后,李校长只是说:“你们去围着这个水池子跑一跑吧,随便的走一走跑一跑。”孩子们不知所以,欢呼雀跃的循着他们的心迹围着听池走了一圈又一圈,跑了一圈又一圈。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的脚印留下一串串。孩子们走了,李校长就对工人师傅说:“就按照我们孩子留下的脚印来修筑听池边的小径。”于是,就有了那条分叉的小路。请问,这是不是凤园温度?
常主任在反馈中提到“我们目前缺的不是想法,是执行力!是规模化和延续性。”很有共鸣!肖老师当初给我们的设计方案中,就有能媲美“龙舟研究院”的“小博士研究院”,就有“把每一个教室打造成一个博物馆或一个实验室”的构想。当时以我们的认知,怎么也想不到如何把每一个教室打造成一个博物馆或者一个项目化的研究成果展室,今天文溪小学给了我们答案。从文字叙述和展示的图片来看,把教室打造成博物馆难吗?不难。我们缺的,真的只是执行力!(这项工作,教导上可以指导推进。)至于文溪小学的班级文化呈现,只是在每个学校都会做的常规工作之上,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集合展示。这一个小小的举措就给出了不一样的效果。我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执行力之后深挖的延续性!(这项工作德育处应该责无旁贷的去深化、去创新。)
将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是我们最大的亮点。建设亮点之后的难点是我们在对“创十十”课程的开发上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速度。不是管理层的思想跟不上,而是在诸多事物的处理过程中,难以抽身出来,尽心去做。我们只有在结束完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抽空去研究我们的创十十课程,只有期待利用假期时间能够整片、整体的去推进这个工作。但这,不是最理想的工作推进途径。中层必须历练自己,练就八爪鱼的功力,同一时间八只手各行其事,同时操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边最优化的完成多项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好投入使用之后最大的弊端就是管理跟不上。单单地书区一个毛笔的管理,到现在已成为“癌症”,究竟是真的彻底无药可救,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相关的负责人应该深入思考,拿出彻底的诊治办法。只有把这些小事一件一件抓好,一件一件落实,才能不辜负我们当初为校园文化设计死掉的脑细胞,留下的汗水以及预期的期待。所以,后期管理跟进不力,活动组织不力,让很多地方仅仅只展现出了硬件设施而没有软资源的开发,是我们目前发展的最大弊病。这应该是我们管理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我们是管理者,同时也是凤园发展的使命人。当我们每天漫步在凤园中的时候,都应该自觉自问:“今天,我把哪一件事情做好,才算完成基本工作。我又能提出哪条合理建议或者解决哪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能让凤园发展得更快?”如果每天有所思有所为,那凤园绝对不会是目前这样的凤园。
很期待,会有走进凤园的人也这样评价我们凤园:这所校园让我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