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基本概念
1.3
(《二程遗书》卷二十)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
上文是伊川先生对《中庸》“中和”含义的解读,他把易与中庸结合了起来。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系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在伊川先生看来,中和就是易。喜怒哀乐之未发,即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中是永恒不变的,故为根本。感,即喜怒哀乐之发,通,即皆中节,故发而皆中节,谓感而遂通,故曰和为天下之达道。
1.4
(《二程文集》卷九伊川先生曰)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惟观其所见如何耳。
喜怒哀乐之未发,为心之体,发而皆中节,为心之用,从发与未发两个方面都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心,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所以伊川先生之“所见”之见,通现。
1.5
(《周易程氏传》伊川先生曰)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天就是乾,乾就是天,就外在形体而言,称为天,就内在性情而言,称为乾,健是天的性情,强有力而永不停息谓之健。当我们从总体谈论天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说“道”,比如《易·文言》曰:“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就道的具体情形而言,我们说“天”是指道的形体,我们说“帝”是强调道是一切的主宰,我们说“鬼神”是说道的功用,即道发挥作用的各种表现,我们说“神”是说道的神奇作用,我们说“乾”是指道的特质。
1.6
(《周易程氏传》伊川先生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
易经有四德:元亨利贞。人伦有五常:仁义礼智信。但我们说“元”的时候,和我们说“仁”的情形是一样的,当“元亨利贞”一起说的时候,元就是指其本身,当我们单独提到“元”的时候,往往是包含了全部四德,仁之用法的情形也是这样。程颢《识仁篇》云:“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1.7
(《周易程氏传》伊川先生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从天为主体的角度,道称为天之“命”,从人和物为主体讲,道称为物之“性”。
1.8
(《周易程氏传》伊川先生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所谓“鬼神”,是说天地造就化育万物的种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