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研究工作的逐步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以强化,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效果有显著正面影响。地理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可讨论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可以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多用问题导向、话题线索等引发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思考,丰富课堂上的地理互动讨论,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科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地理课堂 应用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学生之间)围绕某一指定话题进行互相交流讨论的教学模式。这打破了仅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时模式,互动式教学强调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寻找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特点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师生间的互动与学生间的互动两种模式,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两种互动方式互相交融配合,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这一时间节点对于日后的学科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对于地理科的学习存在着好奇与茫然并存的特点,如果能顺利引导他们步入地理科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而且优秀的学科学习习惯,对于其学科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布朗在《人性教育》一书中指出:缺乏情意的教学活动,不会使学生产生知识的学习。互动式教学注重情意教学,强调着“动”字,重点是必须让学生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其核心在于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与执行力,朝着学习目标,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中的学生的动,是发挥学习上的主观能动,突破传统模式和课本的局限,让学生以他们的眼光角度,循着教材和老师给出的方向主动去发现知识。我在教学“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采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这一节的关键词,身边地理中与之相关的事与物,思考教材中的这些知识点给你哪些思考。在课堂上我即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关于海拔高度的名词,学生们的理解程度较好,在我提问我们身边的海拔元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例如有人说出了海丰县海拔最高的是莲花山主峰,有的同学说出大面岭的海拔高度是 230 米,有同学说自己家住在高层楼,高拔高度比较高等等,在互动过程中,我点出了海丰的平均海拔 20 米左右,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我们的家园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危险。这时课堂的讨论更拓展开了,一些同学根据自己课前准备或者之前的课外知识积累,谈及了全球暖化、岛国将变海底国家等,更大程度地加深了对于相关词汇的理解,也让他们切身感觉到了身边地理元素的存在。整个互动过程在我的引导下,有序而逐步深入,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在寻找身边的地理元素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生生互动”模式,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和评价,某位同学就海拔的知识点发表了他搜集到的关于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 1.8 米左右,其国家领土是由很多小岛组成,将在不久之后被印度洋的海水淹没。这些课外知识引发了其他同学的极大兴趣,大家为他的讲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