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冰
破冰破什么?
主持人杨老师首先带着大家跟随音乐做律动,拍手、跺脚、走圈,互拍,互相认识,在轻松的音乐中,破掉了一群陌生人坐在一起的拘束,大家变得自在起来。
接着是轮流自我介绍,不仅要介绍自己,还有介绍家乡的特色。在多重信息的交换中,破掉了彼此之间的那种陌生感,大家变得熟悉起来。
最后是游戏巩固刚刚的认识成果,并将自己打开,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破掉了整个场域的沉闷和封闭,整个场域的生命感流动起来。
2.学校印象之旅
这个任务当然非校长莫属。已经听过很多次校长对新老师的培训,方式大同小异——都是问题导向的分享式课堂,内容却一直在更新。每听一次,就被她洗脑一次,她的引导和提炼总是那么精准而有力。
问题一:为什么要选这所学校工作?
思考,书写,小组代表板书关键信息并分享,引导大家去发现这些原因中的共性,宋校并没有给固定的答案。
问题二:你认为学校怎么支撑你来的理由?随机引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和六育目标的理解。
先是由新老师自由谈理解,校长不断追问,不断回应,最后带领大家回顾,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加深理解。
问题三:回头再看书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听着老师们的回答,很显然,他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问题四: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环节的回答最丰富的,有的看到了培训形式的不同,有的看到了培训内容的差异,有的看到了培训全过程的变化,他们由不敢说变得敢说,由不想说变得想说,后来越来越会说,有的看到了校长并没有在培训的过程中给予大家任何评判,但是他们又时时感受到被指引。
最后,校长以自己的故事,回应了为什么做老师的话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3.常规教学
下午培训前十分钟,我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要么趴着,要么各自看手机,少有人相互交流,于是跟他们开玩笑:“趁着开课前十分钟认识新朋友,下午要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才能回家。抓紧这点时间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哦!”在我的鼓动下,教室的氛围活跃了起来。
两点钟培训准时开始,姚主任顺着大家认识他人的活动,引入了自己的话题:你心中一名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后,姚主任就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检测和评价进行分享。
备课备什么?怎么备?哪些形式呈现?上课时,课前、课中、课后要重点关注什么?听课听什么?怎么听?怎么记?怎么用?作业怎么设计?怎么批改?怎么反馈?如何管理作业本?如何管理时间?检测测什么?怎么测?怎么利用测评结果?过程性评价怎么做?综合素养评价怎么做?
姚主任像个管家一样,给大家一条一条地梳理得清清楚楚,不仅说了清楚怎么做,还告诉大家为什么要那样做。
一个小时刚刚好!正好印证了姚主任说的老师要学会管理时间,她的讲座一如她的题目:真实、务实、扎实。
4.课堂观
这个版块由我负责。
前面的常规培训需要老师详细了解学校要求,主要以告知式为主,又是下午时段,容易产生疲劳感。于是我决定改变开场,临时加了“抓逃游戏”调动氛围,再用报数游戏把大家分为6个小组。
我先请大家观察PPT背景和我穿的衣服,大家发现,我的PPT背景活泼,穿的衣服也是可爱型的,对比姚主任的PPT和穿着,她都很正式。
我说:“因为我第一次见你们,这几天会一直为你们服务,期望传递亲和力,所以会这样穿。我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课堂的话题。课堂跟孩子直接相关,所以PPT也刻意挑的活泼风格。如果是开家长会,我这样的服装是否合适?”听见不同的声音,我追问:“如果你是家长,关心老师的可爱是否会胜过关心老师的专业性?”答案当然不言而喻。那样的家长课堂,我们需要传递的是自身的专业性,适当的穿着也是应该关注的内容之一。
顺势引出《高手教师》的那句话:重要的是观念。切入今天的主题:课堂观。并呈现今天下午的学习框架:课堂观是什么?为什么要谈课堂观?我们应持有哪些观点?具体怎么做?
第一部分:是什么?
我先请他们谈一谈自己最原始的理解,接着请他们现场用手机查证,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的资料进行追问,两分钟书写问题,然后接力分享他们的追问,两名志愿者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追问的角度很多,有从时间维度追问课前课中课后我们要怎么看待,有从人物关系追问教师、学生各自的角色,有从学科本质追问如何解读教材设计教案,有从教学方式追问怎么管理课堂,管理学生……
第二部分:为什么?
自由畅谈,因为有了第一步的追问,第二部分大家的思维就打开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三部分:你有哪些观点可分享?
这一步采用的是抛砖引玉-小组研讨-全班分享的流程。
我先抛出自己一个维度的思考,用导图的形式结构化的呈现。我选择了从教师走进教室到走出教室那一个特定的时空为分享的主题,把我理解的课堂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和活动属性做了关键词的梳理,并设置了一个情境:当你走进一个教师,发现教室里面乱糟糟,地上有很多垃圾,你怎么办?以他们的回应来理解物理空间的净和静,以及“平等、和谐、润泽”的心理空间。并简单解释了“四中心”的意思,给大家推荐了《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
今日的重点不是我讲了多少,而是他们想了多少,我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去做。
十五分钟的小组研讨很认真,半个小时的汇报很出彩,大家借助小组做的思维导图,就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观,学习观等方面做了充分的阐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主要是用心倾听,关注他们的思考点,欣赏他们将思考在限定的时间内清晰流畅地表达,偶尔做一点补充,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第四部分:怎么做
今天侧重于观念的更新,具体的做法我只是简单地和大家沟通了一个我个人的思考框架。
最后邀请大家共同阅读了绘本故事《点》,大家感触颇深。
对于那样的小孩遇到那样的老师,真是一生的幸运。愿我们成为那个成全别人幸运的人。
千观万观,第一观念是“不要等靠要,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只要思考力和行动力都是顶配的老师,就会过上顶配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