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这本书创作于 2017 年,当时处于信息经济时代,人们的工作常被各种浮浅事务占据。作者尖锐地道破这一惊人真相,指出知识工作者 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价值有限且损害深度工作能力的浮浅事务上,旨在引导人们在这样的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不可替代之人。
|NO.1|
在《深度工作》的第一部分,作者从理论层面为我们深入剖析了深度工作这一概念。
首先,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深度工作能让我们同一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促进大脑产生髓磷脂,从而提升能力。同时,我们身处信息经济时代,一方面需要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字网络革命的双向影响力也要求我们产出最好的产品。
但是,深度工作却很少见。在工作中,我们倾向于选择最简单易行的行为,比如发邮件、刷朋友圈等。同时,我们存在一种错误认知,认为忙碌就代表生产力,导致很多人虽看似忙碌,实则一天下来没完成多少实质工作,这种浮浅工作过多是无益的。
深度工作很有意义,我想大家都会认同。
从神经学角度看,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面对癌症时专注于生活好的方面的经历表明,注意力对人的影响巨大,深度工作能提升生活质量。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经验抽样法研究成果显示,工作比休闲更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心流活动,有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能让人专注投入,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能带来深度满足感。
从哲学角度来讲,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联合出版的《万物闪耀》指出,工匠精神的神圣感在各行业都存在,任何行业达到精英级别都需要深度工作。
总之,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能让我们培养个人技能,让工作从负担变为满足,开启全新世界。
|NO.2|
深度工作这么重要,所以,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为我们系统地传授了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合理规划时间,设定专门的深度工作时间段。比如,每天早上划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关闭手机、邮件等干扰源,全身心投入重要且复杂的任务中。在这段时间里,明确工作目标,集中精力攻克难题。同时,为了确保深度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整理好所需的资料、工具等。
提升大脑深度思维能力也是关键。我们要学会训练自己的专注力,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方法,如冥想、专注力练习游戏等,逐渐增强大脑长时间保持专注的能力。在思考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深入分析,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此外,多阅读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和文章,参与高质量的讨论,也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远离社交网络对于深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如今,社交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极大地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要认识到社交网络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无价值的,过度沉迷只会浪费时间。可以设定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限制,或者在深度工作时间段内完全断绝与社交网络的联系。同时,也要警惕社交网络带来的焦虑和比较心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总之,通过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进程、提升大脑深度思维、远离社交网络等策略,我们能够逐渐训练大脑,转变工作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深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NO.3|
在第三部分,作者探讨了如何将深度工作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一种持久的习惯。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对于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创建一个专门的、无干扰的工作空间是关键。这个空间应该简洁、安静,只放置与当前工作相关的物品。同时,合理规划时间,设定明确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段,形成规律的工作节奏。
然后,学会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深度工作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如冥想、专注力练习等,来提高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并且,要学会克服内心的焦虑和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琐事所干扰。
此外,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也不能忽视。在团队中,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分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导致的工作混乱。同时,在与他人沟通时,也要注意保持高效和简洁,不陷入冗长而无效的讨论。
最后,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深度工作实践。记录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时间分配,定期评估深度工作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比如,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个时间段总是容易分心,那就调整工作安排或者寻找解决分心的方法。
将深度工作融入生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深度工作带来的高效和满足,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读一本书
写一篇读后感的第7天
图片 / 网络
文字编辑/ 渐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