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发展”的主题报告。全书一共九章,包括“研究的结果”“未来”“向学习化社会前进”三个部分。虽距今已过半个世纪,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学习价值。
书中多次提到,我们的教育发展脱离时代需求,忽视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理念奉行精英主义教育传统,秉持“杰出人才论”,过分重视选拔、考试和文凭的作用,让学校发挥“筛子”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学术性,忽视大众需求;教育中还存在着普遍的不平等……所以,教育亟需变革。“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教育学生不断学习和学会学习,成为完善的人,以更好的适应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
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学校育人生态如何改变?学校如何更好适应新的赛道,取得更好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新校长传媒系总编辑李斌先生说:“历史是由每一个“小我”的选择和行动汇聚而成的“大势”,教育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我们唯有松弛,唯有连接,唯有热爱,唯有生长!好的教育应该是森林的样子。”他还强调,我们需要主动打破框架,重新定义目标,从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学校,走向以“生态创新力”为中心的新质学校。
国家特约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彭建平校长也说,教育的最高价值,不是用同样的方式让每一个人平庸的活着,而是用更多的养料去滋养每一个生命,激扬生命。让每一个人自由的呼吸,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的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精选精编校本课程,创新实践特色课程,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和不同爱好的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点燃学习激情、激活内驱力,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坚毅品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玩”中创造性成长。从而实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需求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与工具,组织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人机协同能力;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塑造学生的意识与素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
有人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启迪和生命的滋养。所以,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终身学习的能力、多元的思维以及幸福生活的能力。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未来已来,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适应智能时代教育的新要求,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方向,借鉴优秀学校的变革策略和方法;我们要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携手合作,思考如何重塑好的育人生态,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会生存,让每一个生命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