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之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之教学设计(简单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拃测量,体会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A.展示情景:(课前:小朋友讲故事)


在很久以前,父子三人在打猎的途中看到一块大石头。他们想知道这块石头有多长?这时,父亲把两臂伸开,两臂伸开的长度叫一庹,他就一庹一庹地量,知道了这块石头的长是2庹。大儿子也把把两臂伸开,他就一庹一庹地量,知道了这块石头的长是4庹。小儿子说:“我也可以”。于是,他也把把两臂伸开,他就一庹一庹地量,知道了这块石头的长是5庹。就这样,父子三人用手臂,量出了石头的长度。


B. 顺着情境,教师向学生提问:


“量的是同一个石头,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预测:因为父子三人手臂长短不一样,所以一庹的长度也就不一样。


C. 师生共同用“拃”这个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对比结果,讨论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量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让学生明白测量单位不统一,测量的结果自然不一致,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引出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小结:同学们的讨论非常有意义。看来,只要用相同长度的标准去量,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自主探究,认识厘米


    我们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是一样的,需要统一长度单位。于是,人们就发明了标有统一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样的尺子——厘米尺。


1.观察直尺(尽量放手,让学优生引领。)


A.自己独立观察(请学优生代表引导)


仔细观察尺子,你观察到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厘米尺吗?


(读一读数字0、刻度线的长短、厘米cm、尺子两端有空白)


B.同桌说一说


C.师生共同小结(补充)


a.这些短线和长一点的线都叫刻度线。


b.刻度0:测量的起点


c.为什么0的前面还有一段空白距离呢?


人们在使用尺子的时候发现,尺子两端的刻度线很容易磨损,影响测量,于是人们在生产尺子的时候就在两端加了段空白距离。


d.厘米cm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的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字母表示是“cm”。


2.认识厘米


A.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B.认识1厘米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到尺子上有“数、刻度线、空白和厘米”,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


预设:学生分别找出1厘米并展示(0-1之间)


1-2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小结:上面尺子中,像“0-1”、“1-2”……这样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小练笔:5-()之间是1厘米。


3.构建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这么多1厘米,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活动1:比一比


(1)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记住长度。


(2)不看尺子,用手指头比划1厘米的长度


(3)拿出尺子比一比,比划得准确吗?


活动2:找一找、量一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1)两人为一小组,自由活动找一找


(2)拿出尺子,量一量


(3)汇报交流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头钉长、橡皮宽、便利贴宽、小开关的宽、纽扣


活动3:画一画


  请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


  不用尺子,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然后,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反思一下,最后,再重新做一遍。


3.用厘米尺来测量


我们认识了尺子,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能不能用尺子测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1)测量“学具”的长度(整厘米)小组合作


小组内商量怎样才能测量出学具的长度?


小组代表说一说小组是怎样量的?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2)展台演示


小发现: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是它的长度。


(3)测量方法小结。通常把刻度0对准物体左端,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同时,点明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度量本质。


四、练习巩固


(测量+估测)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那些困惑或者还想学习那些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