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如下:
1.关于无效做题:做表面文章,不能从中获得这些题目背后的思路,逻辑与方法。
我:思路如何借用一个工具来明晰?老师也提问: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如何回答?老师如何回答?步骤表达是思路的具体化,先有思路后有步骤表达,然后如何进一步提炼?逻辑与思路之间又有哪些内在的关系?前后逻辑关系是否可以概括归类?方法层面如何提炼?可否用一两个关键词表达这个方法?方法可以从哪个视角来定义?思想与方法之间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如何高效的在思路,逻辑。方法上下功夫,如何确定最优点?
2.关于一题多解。作者有两个观点:第一实现一题多解需要外界支持,(如何有效支持,也及时外界的提醒与个人的最大思考或者探索相结合)第二需要变换视角,外界的支持就是转换视角,自己能否实现视角的转换?
我:一题多解的前提是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如何联系已有知识转换视角实现解题也是值得总结提炼的。
4.刷题的过程:基础是认知(首先是认知),其次是把握解决问题所秉承的方法,最后是借助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刷题是首先对有限题目的研究,然后获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然后进一步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升级迭代(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我:所以,所以,学习之后的练习首先建立在对部分练习进行分类提炼,写出自己的“原则或者方法”,然后进一步验证的过程。可以在例题和练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然后逐步提炼完善。
5.关于“举一反三”依靠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形式上是刷题,关键在于规律的把握和应用。
我:变式训练外加不同视角的内在关联,可以达到由一道题最会,提升到解决一类题。
6.秉承解题理念:学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
做一件事,与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做题不仅仅获得答案,而是获得能力(知识,方法,思想)
三个层次的题目:简单题:重在考查基本知识,中档题重在考查基本方法,难度较大的题目,重在考查基本思想。在一个题目中,基本知识充当建筑材料,基本方法是施工图纸,基本思想则是设计思想。所以解题首先把握设计思想,然后才是施工图纸,最后才是建筑材料高度学习可以涵盖低度学习,也就是从思想出发,把握方法,涵盖知识。
几个问题检索表: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思想是?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从哪个角度开始解决?过程中遵循怎样的方式?实际推进中注意什么问题?阶段性目标以及总目标是?需要哪些知识工具,应该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要用心去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