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于连。
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对手的道德上,是典型的弱者思维。
王力宏错了么?
三种“对错观”,截然不同的答案。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什么意思?我一个个来讲。
— 1 —
法学家的对错观
我举个例子。一个坏人A,诱骗好人B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然后B失足摔死了。
请问,这是谁的错?
这当然是A的错,这就是蓄意谋杀。这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是的。
如果证据确凿,从法学家眼中看,这就是A的错。
但是,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不一定能防止类似案件下次发生。
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
— 2 —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B被坏人A,诱骗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摔死了,是C的错。
啊?为什么啊?这也太冤了吧?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为了避免B被A诱骗到工地的成本,比工地C把门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
如果惩罚了工地,虽然工地觉得冤,但是以后工地就都会把门锁上了。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
所以,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虽然听上去不合理,但有时比纯粹的“道义”更有效果。
—3—
商人的对错观
但不管是A的错,还是C的错,B都死了。
把谁抓起来,B都无法起死回生。
所以,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B只能怪自己。
我的错,我不该蠢到被A欺骗。
只有这样的认知,才能保护B自己。
一个人走在人行横道上,一辆卡车呼啸而来。
所有人都大声呼喊他让开。他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
他撞我是违反交规的,他全责。我就不让。
最后这个行人被撞死了。
这是谁的错,卡车司机的错?当然。
但是这样的认知无法救命。
这个行人要认识到:这是我的错。
我应该让开。因为死的是我。
你看法官认为A错,经济学家认为C错,商人认为B错。
这就是一个人心中的三种对错观。
如果你是评论家,你可以选择法官的立场;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你应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但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
我的错,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因为,我损失最大。
谁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最后的话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是看谁因此受损失。
这是很重要的标准。 一件事情发生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
“怪”这件事,是很容易的。
但怪完了,好像这件事解决了,但是并没有改变你损失的结果。
自己受损害,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故事最终的结局。
靠自己,提高识人能力,随时做好防风险的准备,自强者万强。
本文已获授权
首发于公众号「红与黑于连」
跟于连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