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七律无题二首》中的最后一句。李商隐的无题诗,与李白的夸张诗及王维的“空诗”一样,是唐诗的一绝。名为无题,其实是无题无不题,千回百转不知何以为题。诗人的诗情,有时是清晰的,有时是模糊的。当朦胧而又浓烈的情绪袭来的时候,诗人写下的诗篇,也是朦胧而隐晦的,无以名之,只能无题。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总是那么朦胧、含蓄,甚至隐晦迷离,致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求解,因此后世有言“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相思成灰的《七律无题》确实难懂: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同时这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什么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热情突然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激痛。此心切莫和烂漫春花争荣竞发了,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李商隐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这个相思成灰之喻实在是凄苦之极。这是得不到之苦,这是钟情之苦。这样的情愫,只能像灰尘堆积一样,慢慢地在心屋里落下层层幽暗与昏昧。这些寸寸落下的灰尘,在生命每一道裂缝的阴影中存在,它们飘落,在日常的每个时辰,以一种看不见的速度增殖,它们逐年沉积、生长,纷纷扬扬,在某次被清扫之后,又会飘落更多的灰尘,只要又一次动念起心,回顾往昔,就会落下惆怅的粉尘,令每一次擦拭都充满徒劳。每日与相思的斗争,就与每日与灰尘的斗争。
李商隐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以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成为千古绝响。相思是一种求而不得的煎熬与痛苦,李商隐的爱情诗倾诉的都是相思之情,都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与哀愁。什么是相思成灰?我觉得,成灰是一种根本无望的痛苦呐喊,与春花竞发、燕子双飞的明艳春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在这首诗中,东风细雨,塘外轻雷,带着春天的迷离气息,勾起了女子萌动的春心。可她所见之处,无论是屋内闭锁的香炉,还是室外汲井的辘轳,都只有春光深锁与长日孤寂。余情未了,幽怨难言,这是何等布满了灰尘的日子。想念是灰的,连杯盏里摇曳的穿帘风雨,也是灰的。灰尘无疑是时间和夭亡的隐喻。成灰,意味着一切都是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但在此处,是相思成灰,而不是相思成空。明知道相思没有用,也要将痴情进行到底,即使落个惆怅终身的清狂又如何!也许,若连相思都没有,那空空的日子岂不是更加难熬?也许,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殆尽,但至少手里还有“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