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人中,我最敬佩的中国人是宋代的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于宦海中沉浮,在贬谪又贬谪之后,他依然洋溢着乐天知命的精神。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他躬耕东坡。在黄州期间,他写了700多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贴》;创造了舌尖上的美食“东坡美食”等,他脱胎换骨成了“东坡居士”。他以儒立身,以佛治心,以道养生,以豁达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逆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流放到人烟稀少的岭南之地时,他身处艰难的处境,过着困窘的生活,但他依然乐观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长期的岭南生活中,岭南深厚的南蛮文化陶冶了他,成就了他旷达的性格和臻于圆熟的“处穷之道”。
敬佩苏轼,不仅敬佩他身处逆境的乐观态度,更敬佩他身上平等民主的精神。苏轼的朋友,不只有帝王将相公卿,他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往来,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等等。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道士、比他更穷的人等。他不惜与掣肘刁难的官场抗争,只手从事救济饥荒的事,一直为百姓代言,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敬佩苏轼,理所当然更因为他满腹的才华。他是诗人和散文家,是一流的画家、书法家,是凿湖开道工程师等,是美食家等等。他天赋才气,才华令人羡,令人妒,令人恼,令人畅。他留给后人的是心灵的喜悦,是思想的快乐,是万古不朽的浩然之气。
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