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完这篇半读后感,觉得内容很干,类似于说教似的干瘪文字,想到时间毕竟有限,后来也发了出来。后来越想越觉得不能敷衍了事,心里也很不痛快,觉得像做错了一道题一样,一定要修改下。
脑海中思索了下,这本书最后面四分之一的内容,其实我读起来没有特别的有感觉,我试着找了下原因,觉得可能是“干货”太多了,我的文字跟着也有类似的变化,就像奶牛吃干枯的草,产出的奶都有一股干草味一样。
太干了就兑点水,兑什么水呢?我觉得自己看书中间的所思所想所做,就是最好的水,想到了这里,而且这个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烙印,就算说错了,那也只能是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样一想,又信心满满,决定修改起来。
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是因为每天写公众号,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就在找如何写公众号和提高写作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被书名所吸引,《用一年时间重生》,感觉好有意思,怎么用一年时间来重生呢,简单的翻看了下目录,觉得不错,就放在自己的电子书架上了。
但是同时发现了另外一本书,《一年顶十年》,觉得这本书更牛,而且这个作者我还听说过,所以先看的是这本书,前面我还写了一篇读后感。
后面再看的现在这本书,看到最初三分之一时,觉得实在非常惊艳,文字的优美感,和故事情节描述,让我觉得,哇,实在是写的太好了,心里非常的佩服,而且做事的方法也非常的认同和有感触,相比前面那本书,简直好太多了。
后来读到几乎一半的时候,发现基本很难读进去了,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作者用了很多工具,去向内寻找内心真正热爱的,真正擅长的东西,越读越迷惑,越读越懵,所以我就想,不如按照作者的方法,拿自己做下测试,顺便试下这个方法是否好用。
所以那天晚上几乎花了3个多小时,用笔在纸上边看边按书上的方法去写,去总结,对比作者自己的,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觉得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一些了。自己最在乎的是家人,其次是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越是写到后来才真正写出内心深处的东西。
很多事其实就是在追求金钱和时间的自由,以及内心的安宁与喜悦,如果能把这些事都归结到一件事情,这样就会无比的幸福,就像书中后面写的,系统性的做一件事。
围绕这件事,其他和这个无关的事情就去避免冲突,和浪费时间,这个不免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富爸爸穷爸爸》里面一个观点,不为钱工作。
再后来看到《傅雷家书》中写道,要做的事情必须生活化,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四分之三的内容了,最后四分之一的内容读完后,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和平常看公众号内容类似,看过就忘了。 我想了下原因,可能是没有太多故事性吧,而且像笔记一样,还有就是后面内容分了好几次读完的,而且比较累,看着还没进入感觉就睡着了。
书也是踉踉跄跄的读完了,前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看完,想着后面比较空的时候,拿起来再读一遍,其实之前读过几本当时觉得很好的书,也产生过一样的想法,至今都很少有书再看第二遍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这样,但我知道好的书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真正领悟,所以我又要和重复看书做一些斗争了。
写到这里,我昨天干瘪的文字,今天算拯救了下,心里比较满意了,内心当时看书的想法写出来,才是一篇真正的读后感,现在有种把错题纠正了的快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