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是典型的心思宽又性格好的女孩,可去年生完孩子突然跟我说“姐,我觉得我抑郁了。”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听到身边的妈妈们倾诉产后抑郁的烦恼了。
知乎上关于产后抑郁的提问比比皆是,很多女演员也都公开提到过自己的抑郁经历。
秦海璐生产后就见什么都会哭,哭到眼球起水泡,看不清东西。
得了产后抑郁,到底该怎么办!真的是很多妈妈极大的苦恼。
所以看到这本《心理健身房》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荐给身边的妈妈们。
这本书的作者尽管是成功的心理学家,但作为6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
而她竟然靠着最简单的锻炼身体,走出了抑郁的阴霾,重新找回了自我。
作者是克里斯蒂娜·希伯特,她结合对女性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及自己的运动经验,写成这本书,整理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帮助被抑郁折磨的妈妈们和更多心理欠佳的普通人,通过坚持运动,重获健康的身心。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8个要诀,希望帮那些没有运动习惯又想要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人,克服障碍,坚持运动。
其中第3个要诀“一家人一起锻炼”,我觉得是忙碌又抑郁的妈妈们最容易开始的方法。
1、一个人抑郁,为什么要全家一起锻炼
先来看锻炼真的对抑郁有用吗?
研究表明,对于抑郁的症状,锻炼的效果与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相上下,甚至会更好,特别是在治疗轻度抑郁方面,锻炼和心理治疗有同样的效果。
运动还可以改变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它们都对改善情绪和减轻精神痛苦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心理本身也受到身体状况的影响。
女性生产之后不光是激素水平发生巨变,身体也会出现很多不适,特别是一些内在的炎症。
而运动就是一种天然的消炎药,一项研究表明,那些经常锻炼的人,多年后体内的炎症相关指标也相对较低。
这样看来,运动的确对产后的妈妈们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什么必要发动全家一起来运动呢。
书中提到一组数据,15%的母亲经历过产后抑郁,而父亲患有产后抑郁的比例竟然也多达10%。
照顾孩子和处理家事本就是夫妻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回忆一下,当你看着孩子哭闹,自己无助又委屈,觉得另一半完全帮不上忙,一股邪火上来,看他哪哪都不顺眼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爸爸,你的老公,他是不是也很容易也陷入负面的情绪呢。
当你希望他能来帮助你,安慰你,给你力量的时候,他也是一个需要力量的人啊。
更重要的是,无论你们多想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可负面情绪是掩藏不住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到影响呢!
所以产后抑郁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它影响的是整个家庭的幸福。
全家人一起锻炼,既能帮父母尽快走出抑郁的折磨,也让孩子锻炼出健康的身心,更重要的是,在锻炼中找回全家的活力。
2、家庭运动能带来哪些改变
听到抑郁的妈妈们抱怨最多的,就是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自己很委屈,同时又担心孩子生病、教育和成长的问题。
作者指出,这些都可以通过全家一起运动来改善。
首先改善的就是夫妻矛盾。
一起锻炼的夫妻不仅共处的时间多,彼此间的交流也更顺畅。
试问,矛盾再大的夫妻,回到恋爱的时候,谁还没和爱人一起跑过步、打过球、哪怕是无聊地压马路呢?
那段时间里,你们也许会聊聊彼此的工作,回忆之前经历的趣事,畅想未来的生活。
当一个人累了,不想动了,另一个人伸出手想要拉对方一把的时候,那不仅仅是一种帮助,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温暖,会让人觉得有所依靠,这就是爱的力量呀。
研究表明,和伴侣一起锻炼,甚至可以增强锻炼效果,因为你们会一起面对挑战,有一个互相关心的人在身边会感到更快乐,更有动力,更加热爱锻炼,让彼此更有安全感。
心理学上说,一个家庭的核心一定是夫妻关系。
当父母关系更融洽,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起来的时候,父母才更有精力去照顾孩子,有能量去影响孩子的成长,把健康、勇敢和自信传承给孩子。
一项针对4-7岁儿童的研究发现,活跃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活跃的可能性是那些不活跃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的6倍。
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活跃水平会互相影响,这更有力地证明了,一起锻炼的家庭往往会一直保持活跃的状态。
能够坚持运动,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那些能终身坚持运动的人,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的支持和榜样。
看到父母遇到困难时会互相鼓励,彼此支撑着完成锻炼,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想着怎么放弃,比如想到用比赛、激励的方式,获得父母的支持,完成看似很难坚持的锻炼。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当孩子们感觉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胜任自己的角色,他们会慢慢提升自信,而且会获得内在的动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所做的事。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提出的“身教重于言传”,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
但如何身教,正是很多父母抑郁、焦虑的来源。
那我们不妨就从作者给出的这个方法做起,让家庭成为培养孩子最好的场所,让家人一起锻炼成为一个理想的“身教”方式。
即使父母走出抑郁的过程很长,很艰辛,但当你发现家人都在变化,又看到孩子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那么全家一起锻炼就是一件最值得的事情。
3、如何实现全家一起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锻炼很多时候都限于没时间,没场地,没心情,没动力等等,要组织一家人一起锻炼,究竟如何实现呢?
这里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一下家庭锻炼的定义。
重点在于“动起来”,而不是锻炼本身,注意力要放在“有趣”上,而不是严苛地盯住运动指标。
所以对于家庭锻炼来说,只要记住两点:
第一要设定有趣的目标,第二,想方设法不放弃。
像完成多少分钟跑步,多少个仰卧起坐、俯卧撑这样的目标,是以减肥和塑形为目的的。
而家人一起锻炼的目标,是那些每个人能“玩”起来的运动项目。
比如全家一起爬山、滑雪、遛公园,是最容易想到的。
再比如一边听音乐一边打扫房间,比赛看谁能从房间里清理出最多东西,就奖励他一周不用倒垃圾,这样把运动和家务也很好的结合起来。
还可以和小孩子一起在地方爬,一起笑,让成年人在20、30年之后,再去体会抬头看世界的感觉,也更能理解孩子。
另外也不要忘了家里的宠物,和孩子一起陪它们在家里玩一会,或者带它们出门散步、玩飞盘。
这些才是家庭一起锻炼最主要的项目,总之有趣、好玩、让全家人都愿意参与进来,才是家庭锻炼的目标。
任何锻炼都需要坚持才能出效果,如何做到不放弃,是家庭锻炼另一项重要的考量。
在目标中设立比赛机制,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还能发挥全家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目标是每个人比前一天多走1000步,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有哪些时间和方式可以用来完成这个目标。
比如,在家里看视频的广告间隙站起来走走;
或者把手机放在一个统一的位置,用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多走几步才能拿到;
或者上班上学的路上,提前一站下车走回家等等。
只要能帮助我们完成运动目标,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象。
另外还要预留出意外发生的时间。
比如加班太晚或生病,不要懊恼于没有在当天完成锻炼,要积极地改变运动方式。
可以把户外跑步变成室内原地踏步;
照顾生病的家人时,尝试用积极地拉着他的手,一起抬抬手臂。
我们都希望生病的家人快些好起来,简单的锻炼动作一定好过焦虑和担心的表达方式。
或者干脆改天再运动,不让自己陷在完不成锻炼的懊恼里,就一定能让家人更有力量,恢复状况后再一起精神饱满地动起来。
4
朱丽是一个33岁的妈妈,她有3个孩子。
产后她不仅焦虑、抑郁,还有严重的强迫症。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她也尝试过自己运动,但每次锻炼前后,她都会有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直到她听了本书作者的建议,才对健康和锻炼有了新的理解。
她把和孩子们一起跳舞当做锻炼,把推着婴儿车为全家人采购当做一种锻炼。
最近她开始和丈夫一起散步,孩子们在旁边骑自行车,她意识到“这些才是我应该做的锻炼。”
一个坚持锻炼的人会在黑暗的尽头看到健康和快乐的曙光。
而一个家庭坚持把琐碎的日常活动变成锻炼时,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变得更好。
这就是家人一起锻炼的力量。
我决定把这本书送给我妹,希望她和更多被产后抑郁困扰的妈妈们,能通过这本书重新健康积极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