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獐子岛养的扇贝集体“逃跑”了?,其实是存货在作假。”
文:蓝兔子读难NOTES
图: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码:0025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Inventories]
前面几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分别将财务报告中最重要的几张报表进行了说明,分别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师,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会计,而是分析,因此我们没有详细的去解释报表的产出过程,但是对目标报表中的一些重要项目进行了了解。随后,又了解了报表的一些常见分析方式,如同型分析和比例分析。但无论是哪种分析方式,我们在进行分析的,都应该与竞争对手或者是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参考和比较。
分析师的分析工作,就是要找出哪些是好的公司。但是,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一个好的公司呢?从数据上来看,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家底(资产负债表),另一个是能赚钱(利润表),当然赚的钱能不能收回来也挺重要(现金流量表)。但是,无论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都是由企业内部编制的,会计拿的是公司的工资,听的是老板安排的工作,即便是独立的审计机构,被审计的公司也是甲方,是他们的金主。因此,分析师在分析时,应该带有批判性的精神去看待公司的报表,分析师在分析表上数据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数据的真实性。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CFA专门利用四章的内容,分别详细的介绍了在财务报告中容易操纵(造假)的科目,分别是:Inventories、Long-lived assets、Income taxes、Non-current liabilities。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存货相关的内容。
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一般是公司内部产生,整个生命周期包含以下过程:
初始计量:常使用成本法
后续计量:库存商品价值改变
发出计量:卖出存货的价值
另外,存货各个过程计量对公司数据的影响也很重要。
存货初始计量
我们一般认为存货是公司还没有来得及销售出去的货物,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再制品等也都属于存货的范畴。存货的来源可能是公司自己生产,也可能是外部直接购买的,对于存货的初次计量略有不同。
如果存货是公司自己生产的,那么他的成本主要是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加工费用包含工人工资、设备折旧等必要的支出。
而如果是直接的采购的,他的费用则包含采购费用、运输费用、运输过程中的存放费用、能正常使用前的安装调试费用等。原则上,只要是设备达到正常使用之前的正常费用,都算作是存货成本,而如果运输途中出现非正常的损耗,这不算是设备成本。
另外,存货采购过程中,享受到的实质性的打折、包邮和回扣等优惠应从存货价值中扣出。
这里注意,还是上面的例子,运输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这个损耗确实发生了,有经济流出,但是又不能计入存货的成本,那这个钱去哪了呢?他其实作为费用进入了利润表,当期即被结算。而购买存货的钱,同样也是经济流出,但是他摇身一变,进入了资产负债表,成为了资产,只有当存货卖出去的时候,才会变成费用到利润表的COGS那一项,被结算。可以看出,公司大把花钱,有可能只是把现金变成了资产,而公司总资产根本没少。
存货发出计量
存货被采购回来或者生产出来之后,就会先暂时放入仓库。仓库每天有新的货物进来,也有新的货物出去,并且即便是同一规格的货物,今天生产和昨天生产的成本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如何对这些存货进行计量就是一件伤神的事。
现实中,对存货进行盘点时,一般有两种方法:
周期盘点period inventory system
连续盘点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
周期盘点法,就是周期性的进行盘点,大多数公司,每个月月末总有那么几天不给力,其实就是在盘点,领物料和借工具都不方便。一般每月一小盘,每年一大盘。
连续盘点法,就是没有具体的盘点时间,每次有存货进行销售时,就盘他一次。
除了这两种盘点方法,存货还有不同的计价方法:
单一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先进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 | FIFO
后进先出 last in first out | LIFO
加权平均 weight average
单一计价法,一般用于比较贵重或者规格差异较大的物品,如房子、汽车、珠宝,每一个存货单独计量价格;
加权平均法下,每一个存货的价值=存货总价值/存货总数量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比较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两种方法的区别就是如果价格是上涨的,那么后面的存货肯定比前面的存货价格高。如果采用后进先出,那么卖出去的就是刚生产出来,卖出去的(COGS)成本更高,而留下来的(存货)都是便宜的;反过来,如果采用先进先出,那么卖出去的(COGS)就是最早生产出来的,那时的成本比较低,留下来的(存货)都是贵的。
根据CFA考试采用的标准,IFRS不允许使用LIFO方法,而US GAAP四种方法皆可采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LIFO还是FIFO都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实际产品而言,规格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早生产的还识别出来后销售的情况,特别是食品行业,LIFO是不科学的,这只是会计计量的方法不同,与实物没有关系。
不难看出,公司的存货就像一块大蛋糕,一部分被卖出去,这部分的价值也叫做发出存货的价值,直接从大蛋糕中切走,变成了利润表中的COGS;而另一部,留了下来,依旧是存货;另外还有一块加进行,就是新购存货。
COGS = 期初存货+期中购买-期末存货
在总存货不变的情况下,COGS越大,剩余存货就越小。当价格上升时,FIFO卖出了早些时间生产的存货,那时的价格更便宜,即切了一块更小的蛋糕,留下了更大的蛋糕:COGS小。
COGS在利润表中作为扣减项,COGS小,意味着在利润表中EBIT更大,相应的EBT、Net income也变大,当然缴的税也会变多。在资产负债表中,切的蛋糕小了,剩余的蛋糕自然大了,期末存货价值和营运资本增加。对存货的计量方式只是会计记账方式差异,本身不影响现金流,但是由于缴税增加,故而经营性现金流减少。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分析当物价降低时,或者LIFO下的各项变化。知道了各项的变动之后,可以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分析各种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一般物价上涨,FIFO下COGS更小,导致利润高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更好看,但是存货周转率等会下降。大家可按照思路脑子里过一遍各种情况。
其实LIFO和FIFO就是两个极端,weight average 方法夹在中间,就是一个平均值。无论是对COGS还是对剩余存货,都是相同的道理。
存货的后续计量
所谓后续计量,其实是在存货采购或生产出来,到存货被卖出去这段时间中间,存货价值变动的计量。存货价值的变动,要么是价值上涨,要么是价值下跌,无论是哪种,都是操纵的下手点,因此应该格外注意。
财务报告准则对相关上涨下跌的计量要求也比较严格,其中IFRS规定,存货价值下跌后,可以涨回来(reverse),但是涨回来的幅度不能超过原值;US GAAP则更严格,存货价值一旦下跌,不能转回。
存货在储存过程中,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会计相关原则,必须对存货进行后续计量:
IFRS:存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NRV)进行比较
NRV = 出售收入 - 出售费用
升值 = NRV - 存货成本 但升值不能超过存货成本
贬值 = 存货成本 - NRV
US GAAP:利用重置成本(replacement)与市场比较
市场即:[NRV-normal profit,NRV]
如果重置成本超出区间,则取相应侧的极值,否则存货成本就是重置成本。
对于农、林、渔,或者是流动性非常高的如大宗商品broker等,可以直接按照活跃市场的公允值进行计量,价值变动可直接计入利润表。另外,存货减值导致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少的同时,也能导致以下财务指标出现好转,如存货周转率,在分析具体指标时,因注意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有时候指标变得好看,但实际情况却在恶化。
存货计量的其他问题
LIFO reserve:采用LIFO和FIFO两种方式计量时,期末存货的差值,是会计准则要求必须纰漏的,可用于LIFO和FIFO的转换。
如果是膨胀的商品价格,LIFO模式下,存货更低,所以有
FIFO inventory = LIFO reserve + LIFO inventory 需要在附注里面说明。
COGS FIFO = COGS lifo - Δ LIFO reserve
注意,inventory是资产负债表科目,是一个时点值,而COGS是一个期间数据,因而要用Δ LIFO reserve,注意Δ。
LIFO liquidation:正常情况下,物价一般是上涨的,公司的存货也会保持增长或维持稳定。但是,如果公司当期销售增大,导致销售了以前的存货,则认为出现LIFO liquidation。由于销售的以前的存货,成本极地,COGS低,导致利润增大。公司减产,利润增大,有可能是有意的利润操作,应该注意原因。
存货计量方式变更:发出存货的计量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按照追溯调整法,整个以前的也得一起调整。并且应当在附注中披露。
或有事项的披露:比如存货是否有拿去抵押贷款啊,给别人担保之类的,虽然存货在你仓库,但是有一天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披露。
兔纸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