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变成人类离不开的必需品。
上到老人,下到小孩,更别提大人了,天天一睁眼就是拿手机,睡前还要依依不舍的再看看信息。
但我还是想说,对孩子来说,尽量不要接触手机,尤其是短视频类的。澳洲立法,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数社交媒体平台。虽然我们是在中国,但是如果没有危害,别人也不可能立法。
有的家长又会说,我也知道手机上瘾不好啊,可他就是沉迷手机,还振振有词的。
我想说,孩子并不是真的非要玩,而是他心里太缺爱了。
生活中能感受到情感回应、被理解、被陪伴的孩子,往往对手机的依赖度低很多。
真正沉迷手机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情感荒漠的家庭环境。
有的父母工作很努力,给孩子报最好的兴趣班、买最贵的玩具、安排最鸡娃的学习计划。只有物质,只有学习好不好,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
孩子成长的过程长时间处于情感孤立的状态,那他就只能从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手机不是玩具,是他们的避难所。
很多人总说,手机毁了孩子,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才让孩子逃进了手机。
养育过度的功能化,孩子会缺乏安全感,没有归属。孩子不是非要玩手机,而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你陪我了吗?”“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我在你心里,真的重要吗?”
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那我直接没收手机不就行了吗?
你以为是管教问题,但其实是情感链接断裂的问题。
现实就是,你越没收,他越叛逆,你越控制,他越沉迷。
要从情感上先去链接,让孩子信任你,让他感觉到你真的专心的不带目的不带控制的,想要和他建立链接,孩子慢慢的才会信任你。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和他并肩做下来聊天的父母,而不是一个监督者和控制者。
陪孩子打一局游戏、放下手机问问他今天过得开心吗,单纯的陪孩子看一部电影,你会发现,孩子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那个能真正看见他的你。
不要试图通过管来控制行为,而是要通过爱来修复关系。
豆豆从几个月开始,我就在刻意练习给到他高质量陪伴。允许他探索世界,接纳他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回应,到现在四岁,他几乎不看手机。即便在外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一会,我也不担心,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是稳定的充实的,不需要外部刺激来填补空虚。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愿意放下手机、愿意靠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