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不设问答,只是再讨论一下“知行合一"。
在问答五十中,我说“利己”和“利他”也是合一的,利己和利他同时发生,本质上并无先后关系。我们觉得有先后,其实是只有一面显化得清晰,被我们直接看见而已。就好比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我们撕去一部分树叶时,如果恰好赶上叶子的正面对着我们,我们就会认为树叶的正面面积先减少,反之亦然。
知行合一,这是不必辩驳的命题。只是如黑塞所言,但凡我们想用语言说理,就只能从一个角度切入,没办法“说出完满”。我们只能尽量做到——两个角度的论据并列,且论据的体量基本平衡。之前,我特别侧重“先行后知”的角度,推崇“感性出发,理性到达”,走的是经验主义“归纳法”的路线(由个别到一般)。殊不知,与“归纳法”相对,还有一种“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理性出发,感性到达”,这种体验也是大量存在的!感谢安妮宝贝又做了我的嘴替,她在新书《清冽的内在》里写道:
以前在书中读到的一切,生活的体验都给予了深度阐述。
瞬间的顿悟。
小时候不懂事,只是生背下一些诗词。可后来,忽然会在疫情隔离时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会在人到中年时体会“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真谛……那时那刻我们真的会感到幸运——那些硬读下来的书,竟然会在特定的人生阶段,突然变软,融化,自然进入我们的精神血液。之前我有点儿鄙视死读书的人,现在我要反省……这只是“知行合一”的另一个切入角度而已,我有分别心,是我的局限!既然“……真的反面同样真实!也就是说,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以言辞彰显。”——from 《悉达多》,我决定把心继续敞开(之前敞开的远远不够!),接纳包容各种各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