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参考译文: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状;天有八个节气的纲纪,地有五个方位的道理,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无形的清阳上升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这是天地的交互运动,构成阴阳变化的纲纪,而能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
贤达的人,把人体上部比做天来养护头,人体下部比做地来养护足,人体中部比作人事以达到和谐保养五脏。天的清气通达于肺脏,地的水谷之气通达于咽喉,风的木气通达于肝脏,雷的火气通达于心脏,山谷的土气通达于脾脏,雨的水气通达于肾脏。六经流注不息犹如江河,肠胃受纳水谷犹如大海,九窍通清排浊犹如水流通畅。
如以天地来类比人体的阴阳,则阳气所发的汗,犹如天的下雨;人体的阳气,犹如天地的疾风。人的暴怒之气,犹如天空中的炸雷;浊气上逆,犹如骄阳之火。所以调合身体的阴阳,如果不取法天之纪,如果不运用地之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
心得体会:
这段经文首先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变化之理,然后描述了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而人体的变化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人体内小宇宙的运行,与天地之间大宇宙的运行规律一致,所以人应该顺应天道,道法自然。
因此天有精气,地有形状,“天有八纪”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八个不同位置,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这些节气在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的转换。
“八纪”也被称为“八正”或“八节”,其运动的实质表现就是地球上一年四季气候的更替循环。“地有五理”指的是地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道路。
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清阳之气上归于天,浊阴之气下归于地,这就是天地之间的动静运动,形成神明阴阳变化的纲纪,因此可以使地球上的万物在四季交替之中生长化收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在这里文中又提到了贤人,那么贤人具有哪些特征呢?温故而知新,再来回顾一下前文所学,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一卷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贤人是怎么“法则天地”的呢?在这里文中指出了答案,即是“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这样的养生之道有何依据呢?文中接着指出,上天之气与肺气相通,大地之气与咽喉相通,风气与肝脏相通,雷气与心脏相通,谷气与脾脏相通,雨气与肾脏相通。“六经为川”中的“六经”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三阳经和三阴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即人体的六个经脉就像地球上的山川,人体的肠胃就像地球上的大海,人体的九窍通清排浊犹如水流通畅。
人身是个小宇宙,宇宙是个大人身。如果以天地之阴阳来类比人体之阴阳,那么人体阳气所发出的汗,犹如天在下雨;人体的阳气,犹如天地的疾风。人发出的暴怒之气,犹如天空中在打雷;浊气上逆,犹如骄阳之火。所以调合身体的阴阳,如果不取法天之纪,如果不运用地之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