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四,泯境存心。境如何泯灭?泯境首先要明白外境之实相。佛家认为一切唯心造,所谓的外境现象,也只是人心之投射而已。在儒家,物为意之所及,故心外无物。阳明论及岩间花树,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若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不管看与不看,想或不想,花树皆在,但就在其对此质疑之当下,花树已在其心内。被人所认知和意识到的事物,才具有存在性,未进入人之意识心念中的事物,存在状态不可知。所谓泯境,泯灭的是人意念之中的外境,其不具备独立恒常之性质,可谓是虚幻不实。既如此,心何故因外境而生妄念?
方法五,泯心泯境。既泯灭外境,又泯灭自心妄念,如前所述,此处不赘。
方法六,存境存心。从方法六开始,后五个方法与前五个方法大大不同,前五者,类似于渐修和刻意有为,后五者则是超越、顿悟和无为。存境存心,便是无作无为,既不刻意消灭外境,也不刻意消灭妄念,而是任其各安本位。《真心直说》言:“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时心境相对,则心不取境,境不临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于道无碍故。”此种方法对于心之状态要求很高,心不取境,意即心能感知外境,但不受其影响和干扰,境不临心,外境不会进入心中,此时也不需要对心念进行刻意管理,心已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方法七,内外全体。体即心体,内外全体,即是以心体包容一切外境,外境与自心融为一体。僧肇禅师有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心与外境没有对立,没有分别,妄念自然无从生起。禅宗有一机锋“寒则普天普地寒,热则普天普地热”,会万物于自己,人对于万物之同感同理,是真心之本性。
方法八,内外全用。用即真心之妙用,将一切外境、动作施为和自己的心念,视为真心妙用,自然而然。内外全体,是以心体包容外境,内外全用,即是将心体融于外境,如盐溶于水,做每一件事都是自然而然,不需任何思量评析,走路时觉知自己在走路,但不会思量自己走路姿势如何等等问题。
方法九,即体即用。心体与外境,自由转换体用角色,既是体,又是用,随缘任运。此种方法里,直感非常突出。直感非逻辑思维,它超越概念,不经思维,遇事做直截之反应,且不离清醒觉知。
方法十,透出体用。消除体用区别,不作分辨,无体用之名相。《真心直说》言:“不分内外,亦不辨东西南北,将四方八面,只作个大解脱门,圆陀陀地,体用不分无分毫渗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处得起?”如庄子《应帝王》篇中的混沌一般,无孔无窍,却明白快乐。
以上十种方法,细观之,存在次第性,可独用,也可兼采,旨在息妄,妄念消除,真心即现。认知真心的过程如同老子所言“为道日损”,而不是求得某物。苏东坡曾举一例:“如人病眼,以求医与之光明。医师日:‘我但有除翳药,且无与明药。’明如可与,还应是翳。”医生无法给予病人光明,但只要除去翳障,自然恢复光明,若是将光明当作某附加物给予病人,那光明便成了翳障。真心息妄亦是同理。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爱不落下》“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