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先回忆了自己17岁入职教师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纠纷时犯下的一件错误事:由于他对孩子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不很了解,因此轻信了其中的一位同学而错怪了洛佳,他当着全班同学的批评了洛佳,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粗暴的、欺负弱小同学的孩子。洛佳因为受了委屈毫不掩饰地 表达对我的仇恨,为了改变他这种固执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继续分析他的行为,把他说成是一个没有勇气请求同学原谅自己的顽固儿童。后来知道真相后,我才知道这一次准备充分的教育活动是那样的彻底失败。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关心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通通的装在自己的心里。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些具有抽象公众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有时会因一时不慎而犯急躁,但只要他是出于好心,孩子会原谅的。
接着,苏霍姆林斯基说了七年级语文地理老师当着全班面照顾一位久病的女学生的事情:让这位女学生按一般的地图回答问题,没想到孩子回答时先是磕磕巴巴,后来竟哭了起来,因为她觉得老师对她的宽容,使她受到了侮辱。
虽然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就提到:在帕夫雷市中学的两位数学老师在他们所教的班上好像给学生分成了几个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他们在对所教内容准确把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把他们分组进行教学,我想这些老师是在保护孩子自尊心前提下对他们进行这样的分层教育,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感受到获取知识本身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像文中提到的这位中学地理老师在公开的场合针对全班同学给这位久病的女同学以特殊的照顾,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潜意识中认为“你不行”,“你落后了”。所以,学生感受的不是老师的爱,而是受到了侮辱——好像她的学业因为久病在家就落下了,她好像不能够赶上同学的进度,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照才能达到要求。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列举了一个刚入学的格里沙先是因为耳朵脏,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当孩子第2天没有来上学时,老师没有引起重视。第3天孩子穿的干干净净来到学校后,老师也没有进行关注或表扬。接下来在学算术课时,因为小棒没摆好,老师还大声的责备他。家访后,当孩子的母亲向老师讲了孩子入学以来的遭遇,并没有引起老师的。在接下来学习字时,因为读的不好,他又接连受到老师的批评。结果期中考试时,格里沙的阅读和算术都打了2分。
在整个事情中老师曾不只一次的使儿童的心灵受到伤害,先是以冷漠无情的态度,让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成为了反面教材。接下来当孩子穿着干干净净来到班级后,他并没有给孩子以关注和赞美。让孩子一直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总是想着第一天在课堂上被老师无情嘲笑和批评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许多教师经常犯的错,我们往往批评了某些学生后,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说出的伤害孩子的话给孩子带来了痛苦,而我们却丝毫不知。
无论多么大的学生,如果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他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让我们努力的去发现儿童身上的优点,并不断的赞美和肯定,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