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亭傳人紫砂壺

隱角竹鼓(趙松亭製)


考古宜兴

骆驼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距今约7000到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与湖州邱城,桐乡罗家角,青浦崧泽,昆山草鞋山,张家港东山村等遗址一起构成了环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与骆驼墩文化同期存在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共同作用于长江下游的文明化的进程,导致良渚文化最终踏上了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门槛。

均窑紫砂

据考古发现宜兴的制陶史有7300年,最早出土的原始陶瓮是靠人类手捏黏土或在石上拍打后烧制而成,西周时期原始的青瓷使用了釉水,汉代的土釉陶引入了手拉坯技术,唐朝的绿釉陶多是里白外青,使用紫砂做制陶原料在宋朝以後。传说南宋的韩世忠军队到宜兴订制一批水壶,当时僧人采用了半泥半紫砂做原料,烧制后不需要施釉,制成的水壶被称为韩瓶,从此紫砂泥步入了宜兴陶器制作的历史进程,后来烧制韩瓶的军窑被改名为均窑。

紫砂泥是由石英——云母系共生的矿物原料,其特点是含铁量高,含量在6%以下的原料不能称为紫砂泥,紫砂泥最高含铁量可达12%,一般含量在8%以上,同时还有多种矿物元素,其烧成纬度比一般陶器高,介于1100-1200摄氏度之间。宜兴紫砂壶胎体由石英、赤铁矿、云母等多种矿物资通过分解、熔融收缩发生了质变,产生了大量团聚体及少量断续的双闭气孔,其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具有透气性、热稳定性好的特点。

制壶名家

明朝:供春、赵良、元畅、董翰、李茂林、时朋、时大彬;

清朝: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邵友廷;

民国:程寿珍、王寅春、顾景舟。

其中邵大亨擅于仿制古器,以光素器最佳,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代表作有掇球壶。宜兴邵氏家族承其衣钵,继为邵家壶一脉。

东溪松亭


赵松亭(1852-1934),字九龄,(曾用名支泉),号东溪。宜兴蜀山上袁村人,清末民初紫砂名家兼紫砂实业家。

赵父曾为私塾先生,以办私塾教学度生计。赵松亭一出世,赵父亲自负责对其教育培养,赵松亭自幼随父学诗文,学绘画,学练书法,至少年时,赵松亭又在蜀山“东坡书院”授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等。赵松亭聪敏好学,宜兴知县每月考核生员的优劣,赵松亭总是名列前茅。上袁村有名的紫砂艺人邵夫迁,秉承了邵家壶的优良传统,赵松亭拜其为师,学习紫砂制壶技艺。

赵松亭是一位紫砂全才,他能集制坯、书画、篆刻、销售诸艺于一身。既是技艺出众的壶艺名家,又是刀法洒脱的陶刻大家,在制壶工艺上有推陈出新的开拓精神。

民国十四年(1925年),赵松亭自筹资金,重建龙窑,定名为《复兴窑》,开厂设坊,烧制《贡壶》系列,供应茶坊氿肆,并独步沪上二十个国家租界,销往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宜兴著名实业家。


松亭後人


赵丽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村(原上袁村)人,1956年出生于赵氏紫砂世家,曾祖父是清末民初紫砂名家赵松亭(号东溪,九龄),承袭家族制壶技艺,自号“松亭後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委员会理事。


掇球壶( 2007 中国济南国际茶博会金奖)


合欢提梁壶(2008 宜兴传统陶瓷制作艺术大赛专业二等奖)


演员高明收藏《合欢提梁》壶


裙花提梁(2009 第八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


洋桶壶( 2010 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隐角竹鼓(2011 第二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金奖)


高仿古( 2013 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


竹趣壶(2014 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四方抽角竹鼎(2015 第五届陶瓷作品“大地奖”银奖)


菱花夺魁(2016 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艺博杯”金奖)


牧归思亭(2017 宜兴市博物馆收藏)



后继有人

王亮,1980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母亲为紫砂名家赵松亭的曾孙女,自幼就对紫砂艺术情有独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先后有幸得到多位大师的指点,作品线条流畅,造型新颖,传统中有新意,实用中有美观,现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级)、优秀青年陶艺家。


子冶石瓢


南瓜壶


秦权


桑扁


双线竹鼓


井栏


朱泥石瓢


茶香宜兴


茶田风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