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什么是“慎”?
从字义上看,“慎”字的本义是“小心(谨慎)”。
引申为“忧虑,忧惧”;“务必,千万,无论如何”;等。
《说文解字》中称“谨也”,
在本句中,它是指慎重、谨慎的意思。
什么是终?
大家看图1或图2是甲骨文中的“终,表现出一绺可挂的丝头的形象。
丝的两端有小圈或两小圆点,意思是指此处打了疙瘩,强调是打了结的终端处,以此表示“终”的意思。
战国时期,人们在这个古文的基础上增添一个“糸”字,表示丝线。
小篆中,古文部分被改造为声旁“冬”字,成为了从“糸”、“冬”声的形声字。
冬季为四季的最后一季,因此“冬”字在这里也有一定的表意作用。
“终”最初之义是指丝线的终端,后来衍生出抽象的“终了”“最后”“结束”的含义。
由丝的末端、结束,引申为人的生命的结束。如“临终”“无疾而终”。
“终”还有其他的引申义,但在这里,“终”是指死。
古人有个说法,老死为终,正常死亡叫终。
还有一种说法叫“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死了才称终,普通老百姓叫死。总之,这个“终”是指死去,去世。
“慎终”,慎重地对待死亡。
死亡在古代指什么?指丧事,办丧事。所以这里也是指谨慎对待父母或亲人的丧事,把丧事处理好。
什么是“追”?
“追”的本义是追赶。引申为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在这里,“追”是缅怀。
什么是“远”?
远的本义为遥远,距离长。
引申为时间的久远,意义的深远,关系的疏远,志向的高远,地理的边远等。
在本句中,“远”是远逝的先辈。
追远,指的是缅怀远逝的先辈。古人如何缅怀远逝先人?就是祭祀。
“慎终,追远”,按字面解释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缅怀逝去的前辈。具体地说,就是要慎重对待父母的丧事,祭祀追念祖先。
“民德归厚矣”,做好上面那两件事,百姓的品德自然就会归于淳厚了。
曾子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其实他是在说“孝”。
祭祀、丧事,都是孝的体现。但祭祀和丧事并不仅局限于处理亲属关系的方面。
中国自古对于丧事和祭祀都是非常看重的。从中也能看出古人对此的敬畏之心。
曾子指出重视丧事和祭祀,老百姓的品德就会归于纯厚,就能民风纯朴,社会风气也会好了,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这两件事跟人的品德是挂钩的。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把家里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治理好国家。
所以,曾子首先提倡百姓对亲人的孝,这样才能民风淳朴,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最后达到社会和谐。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统治者要想治理好国家,统领好百姓,就要以身作则,提倡孝道。
因为家庭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读过关于心理学的书,了解到我们与原生家庭中成员的关系就会影响到我们成人之后的社会关系,例如与领导、同事、朋友的关系,与另一半的关系,以及与孩子的关系等等。
所以,如果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那么社会关系也就不会差。
处理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
这样看来,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曾子的认识,在当时是非常深刻的了。
以上是今天《论语》学习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