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指数:9分
感恩每个周末都是补足睡眠的最佳时机
感恩参与今日读书会的好友们,相互成长
感恩顺利的行程,家与家之间的距离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创业好,还是做高管好。孟公绰是鲁国的大夫,是被孔子称道的一位先贤,他的特点是清心寡欲,不喜欢参与太多麻烦的事情。孔子说,孟公绰的修为很好,做赵、魏家族的家宰是绰绰有余的。对于当下的每一个人,不要给自己贴固化的标签,认为自己只适合打工,不适合创业,或者认为自己只适合待在小公司,不适合去大公司,人是具有弹性的,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愿意刻意练习,愿意成长,一定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这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脚踏厚土,仰望星空。子路问孔子一个人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不需要整天跟别人说明自己、解释自己;不会急于撇开责任,不会总是讲“我没错,这不怪我”;不会过于在乎与面子有关的事;有较高的自尊水平,自我认可,不脆弱,不会轻易被伤害;把目光放在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上,而不是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孔子认为,有知,不欲,有勇,有艺还不足以称作成人。还要教人礼乐,让这个人的外在有恰到好处的修饰,这个人才算是人格完备了。子路对孔子的话不是全盘接受。子路说,夫子说的要求过高了,其实不用那么费劲,只要能够做到“见利思义(不要一看到钱就忘记义,不管来路正不正,符不符合道义,有没有签过合同),见危授命(遇到了危险,要能够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王尔德说,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纵使不幸了遭遇长期的贫困,也永远不要忘记去仰望星空)”,也可以算作成人。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与人交往原则。这段话是孔子向别人提问。公叔文子是卫国的贤达人物。有人说公叔文子的特点是不言、不笑、不取,也就是不苟言笑,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公明贾是卫国的大臣。孔子问公明贾:公叔文子的如上特点是真的吗?“以告者过也”,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法错了,另一种是传得有夸张。依据后文,后者说法更贴切,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能够掌握火候、分寸、场合,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人们就不会讨厌他说话。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到开心才笑,人们也不讨厌他的笑。公叔文子的笑都是从心而生的,是因为真正感到愉快才会笑,这样的笑显得格外真诚,具有感染力,所以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好。不是不能拿东西,而是拿东西要符合义,这样人们就会觉得他拿也是应该的。与人交往三原则: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做到这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让他人感觉舒适。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孔子评价臧武仲。臧武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排挤到了齐国。他逃到齐国以后,想凭自己的防邑,让他的后人在鲁国继续承袭家族的地位。孔子说,虽然他自己说这不是在要挟鲁君,但客观来讲,既然不是要挟,为什么要在私邑驻军?孔子不太相信臧武仲的话。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孔子赞美齐桓公。孔子认为晋文公谲而不正,狡猾而不够正派;认为齐桓公公正而不谲,用的是光明正大的方略。他们都属于春秋五霸,这是孔子对其二人的评价。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再次赞美管仲。这里牵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管鲍之交。鲍叔牙辅佐公子小折,即后来的齐桓公,而管仲辅佐的是和公子小白争夺一位的对手公子纠。齐桓公对管仲可谓深仇大恨,在掌权之后,他先杀了公子纠,打算杀管仲时,却被鲍叔牙阻止了,不仅如此,鲍叔牙还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建议,管仲帮着齐桓公治理国家、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孔子认为,能够九合诸侯,不动兵戈就让天下趋于和平,就是仁。这里也体现了鲍叔牙对朋友的态度,对人才的珍惜。如何站在高位看风景,需要不断提升视野。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人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子贡也路子路一样,向孔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子贡说:管仲肯定不算什么好人,你看主上被杀后,他偷生也就算了,竟还去给自己的敌人当宰相。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早被夷狄统治,都成了野蛮人。春秋结束时,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形成了华夏文明的雏形。子贡和子路所说的非仁,就像普通的匹夫,匹妇,为了一点小小的信用,在没人知道的山沟里上吊自杀,谁知道他们?孔子倡导的是不要为了一点面子和所谓的义气,就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与小信相比,大仁才是更为重要的。管仲并不是偷生,而是为天下苍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为一点小事去纠结对错,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这就叫做自经于沟渎。多读论语,培养为天下黎民苍生做事情的责任感,那么眼界和心胸都将会更加开阔。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大度、无私是领导者的基本涵养。公叔文子与自己的家臣僎同升诸公,也就是一起被提拔。孔子听到之后,说,公叔文子配得上文的谥号。在古代,谥号是在一个逝去之后,对他用最精练的文字进行的盖棺论定,而且有严格的礼制,不能乱来。单独一个文字属于第一级的谥号,是表达非常高的褒奖,而文正文忠则稍低一个层次。真正能够以文字为谥号的,在他们那个时代只有王文公,就是王安石。公叔文子的谥号是文,这是表达对他极高的赞颂,意味着他具胡经天纬地的才华,宽宏博厚的德行。他愿意把自己的家臣举荐出来,与自己一起上朝堂之上并肩而立,平起平坐。孔子认为,就冲这一点,他就值得称颂。这一段了解了一些文化历史,为什么你愿意成就下属,因为他值得,他具备了德仁义之品性。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识人善用是一项才能。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季康子比较年轻,经常来向孔子请教,请孔子跟他讲路上的见闻。这次,说起了卫灵公无道,宠爱南子,家族关系很差,导致卫国大乱的事情。季康子问:如果是这样,卫国为什么还没有彻底灭亡?仲叔圉就是孔文子,他的工作是帮卫灵公接待外宾。祝鮀以能言善辩而闻名,他主要负责祭祀工作。王孙贾治军旅,王孙贾是将军,负责治军。一个国家在外交上稳定;宗庙祭祀照常进行,也就是内在精神层面稳定;将军治军有方,军队战斗力稳定,有这三个人帮他管理国家,卫国又怎么会消失?卫国之所以目前还能维持,不是来自国君的修养,而是来自他识人善用。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如何判断别人是否在吹牛。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大言不惭,吹牛的时候不脸红,不羞愧,想要把事情办好,会很难。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什么情况下可以对领导有话直说。子路问孔子如何侍奉君主,如何与国君相处。孔子 说,你不要欺骗他,不要说假话,不要跟他耍手段;你可以有话直说,犯颜直谏,敢于逆龙鳞,说一些他不爱听的话。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与小人在技能上的区别。此节阐述了君子和小人所追求的方向。君子学的仁义,追求的是通达天命。追求的是知识、精神、道德这类形而上的东西,小人追求的是财富、地位这类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