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做客圆桌派,说到在家庭里和老公,儿子的沟通,她这样说:男女之间,女女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话你都是多讲掉的。关键的几件事讲一讲,其他事不讲。跟我的孩子也是,跟我的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意识不到,我讲了,我就变成一个唠唠叨叨的人,很讨厌。我不愿做一个很讨厌的人。严歌苓也说,一个人在这方面很强,其实也会有很弱的方面,一个人肯定是平衡的。
其实,生活中的“大事”,谈论起来也很困难。但是我们都知道,即使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正视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商业领域以及职场,遇到的问题也绕不过去,即使过程纠结也会想办法解决。可是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没有目标意识的。遇到问题绕着走,企图通过时间这剂良药,能够治愈一切。可是,如果一直冷处理,或者不处理,问题真的能自己解决吗?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dealing with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是一句英国谚语,直译过来就是“房间里的大象”,实际上是说,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谈话出现矛盾,就好比房间里进了一头大象。明明房间里有一头大象,但是房间里所有的人都假装看不见,继续聊一些其他的话题。屋子的气氛一片平和。
为了继续维持关系,我们应该进行高难度对话,把大象请出房间。如何进行高难度对话呢,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然后运用书中的小技巧,去维持一段良好的关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告诉读者,什么是房间里的大象,以及为何要把房间里的大象请出去。第二、三部分是进行高难度对话所需要的工具和使用技巧。当一段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工具箱里找出合适的工具,然后运用一定的技巧,想办法把问题解决。第四部分更深一步,告诉我们,维持一段关系需要不断地付出。也许这段关系会出现问题,也许会生锈,需要持续不断地维护好这段关系。
《高难度对话》的作者迈克•贝克特尔( Mike Bechtle)是身份是畅销书作家,培训师,演讲者。作为一个作家,他出版过五本书,平时也通过写日常博客与读者沟通,专注的领域是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以及积极主动性。作为一个培训师,在富兰克林科威公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创建)工作超过30年,进行了超过3000场次的课程培训。
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建议一套有效的沟通策略,让我们不再恐惧和逃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房间里会有大象?为何一定要把大象请出房间,无视他不是更简单吗?以及,如何正确地把大象请出房间。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希望能够对自己、对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1.视而不见的房间里的大象
电影《叫我第一名》的主角BoBo先天患有妥瑞氏症,症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停地发出类似狗叫的声音。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在面试的时候,碰壁无数,被不同的方式拒绝过。其中一种,就是避而不谈房间里的大象。
在面试谈话的房间里,BoBo的症状如此明显,如此显而易见,就像一头大象在房间里撒欢。可是,面试官假装看不到,而是询问其他的问题。这种被动消极的态度,把棋直接下死了。
为了争取面试通过,BoBo主动谈起:“让我们谈一谈房间里的大象吧!”然后讲述了自己和妥瑞氏症的斗争过程。但是这场面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学校的孩子们错过了一个认真负责又充满爱心的好老师。
其实,这不是个例。大家都有趋利避害的趋势和倾向。遇到问题,逃避,不愿面对是常态。所以,很多时候,在家里,在各个场合,大家都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饶有兴致地聊天,即使房间里有一头有一条撒泼漫步的大象。大家都看不到。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愿意醒过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产生房间里的大象呢?有一个叫做“约哈里之窗”的图表,说一个人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开放的区域,盲区,隐藏的区域,未知的区域。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开放的区域,指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情,比如说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没有穿衣服。盲区,就是自己看不到,但是对方能看到的事情和性格,比如脸上沾了脏东西。隐藏的区域,就是自己藏在心里,不愿让别人看到的东西。我想到了童话故事中这样一个例子,“皇帝张了驴耳朵”。未知的区域,就是大家都看不到的区域。如果双方处于非常安全的关系中,随着交往的深入,也许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所以,亲密关系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处于前两个阶段,这个时候就是蜜月期,相互吸引。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入,出现争执和矛盾,一些未知的区域逐渐浮现出来,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就容易爆发。
2.如何对待房间里的大象
如果房间里出现了大象,应该如何处理呢?是无视他,还是正视他?
选择“视而不见”,是很多人的选择。因为直面问题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大家都会有逃避痛苦的潜在倾向。呆在舒适区,当一只鸵鸟,暗暗希望,问题自己会解决。然而,如果一直忽视这些问题,大象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还珠格格》中,一群人一直在逃避向皇上坦白紫薇才是真格格这个话题。最后实在是被逼到不得已的地步,他们才交代:紫薇才是格格。千挑万选,他们选择了最差的一个时机。
如果可以更早一些,在大象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把大象请出房间,双方的关系得到了维护。正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高难度对话。面对困难,如果可以迎难而上,把劣势转化成优势,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高强度的练习可以让身体形成记忆弹性,成为常态,形成了习惯。这个时候,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身体上的痛苦,继续日复一日的训练。这样,才有可能突破瓶颈,产生新的记录。
他们很明白,高密度的训练是痛苦的,但是,为了突破记录,身体的酸痛是必须。人与人的关系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疼痛,但是,大象不会自己走出房间的。所以,需要正确面对。
人际关系分为三种,分别是:择定关系、偶遇关系、继承关系。有些都是至亲,个人无法选择,有些则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这些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我们自己生活的提高,以及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家里,不应该是成群的大象满屋跑。
3.进行高难度对话需要的工具和技巧
如何正视大象,通过高难度对话修复和解决问题呢?
大家都说,女人不擅长修东西,其实是因为女人没有工具箱。如果有了工具箱,知道如何维修的技巧,每个人都会修东西。关于高难度对话,书里提到了6个工具和6项技能。对我最有帮助的三点分别是: 尊重,视角和情绪。
1.尊重
在沟通和交流方面,基本的需求包括:安全与保障,冒险,成长,接纳,关联,价值感。只有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人与人交流的基础是独立的人格。有人这样解释尊重:“对一个人的价值表示赞赏。”
如果我们能够在争论中保持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就有机会展开一场实事求是的,健康的对话。就算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表示出对他人的尊重。我们不能让这些问题破坏关系。
其中,尊重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很容易被忽略掉。很多人会用别人的意见和评价来估量自己的价值。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往往会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夸奖,反而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甚至会怀疑自己。
仔细想想,你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吗?正如舒婷的诗中所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尊重自己,就要学会说不,把选择权交回给自己。自己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而不是依赖对方。
尊重他人,存在争吵和矛盾,人们的惯常反应就是固执己见,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让别人改变态度。但是,只有真正的尊重对方,才是把对方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否则,就是把对方当成机器甚至一个物品。如果来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那么还如何展开交流?
如何做到互相尊重?一是不要把对方非人化,应该把对方看成一个具体的,真实的,不完美的人。二是双方应该明确,两人的目标在总体上是一样的,是队友关系,不是敌对关系。在明确双方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两人应该是同心协力,对付问题,而不是对方。
2.视角
“视角”这个工具如果需要记住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千万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为什么?卡耐基说过,争论只会让对方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就像辩论赛,唇枪舌剑,双方只是试图赢得这场辩论。
那应该如何做呢?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重新去看问题。用对方的视角,对方的眼睛,带着对方的心态,就会更加理解对方的想法。
也有人会说,两人陷入争执,如果只有我选择后退一步,对方还是不依不饶。那么还能进行下去吗?比如拔河,两人都处于紧绷的敌对状态。如果一个人突然撤掉力量,那么对方也就没有了对抗的力量,所以也会将争执和冲突停下来。这样,处于一种有商有量的状态,而不是盲目的敌对状态,当然会有所缓解。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小品,夫妻双方陷入争吵,台下的嘉宾提了建议:再演一遍!当时,主持人还很诧异,说小两口的争吵你还没看够吗?这个嘉宾接着说,只是这次,两人分别演对方的角色。第二次表演的时候,两个人终于体会到了对方的不容易。
3.情绪
人在激动的情绪下,是很难理性思考,接受一些建议的。关于情绪影响决策,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蜥蜴脑法则》这本书的文章。
当谈话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的情绪是愤怒和恐惧。容易出现愤怒的人往往会选择争论,他们会尽量通过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赢得这场辩论。而恐惧的人选择逃避,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应这种状况,希望能够尽量避免争论。
而且,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反应也不一样。根据内向和外向,恐惧和逃避,可以形成一个四象限的矩阵。
出现问题的时候,容易引发一些强烈的情绪。这些情绪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问题引发了情绪。把情绪当作触发器,我们应该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解决它。
首先,不忽视情绪,不隐瞒情绪。我们需要向别人倾诉,坦诚自己的情绪。疏通大于堵塞。严歌苓讲过自己的一个例子,她觉得吃醋的女人不好看,决心成为一个大度的女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当时不发作,事后还是会在其他方面把情绪发泄出来。
“丰富的情绪是深厚的情感连接的动力和燃料,特别是当谈话出现问题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承认情绪,正视情绪,不要逃避。
其次,倾听。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很多时候,我们倾诉,并不是要对方给出具体的建议。倾诉的过程,就是疗愈的过程,也是发泄的过程。所以,有的时候,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就足够了。
最后,对于自己在意的人,去研究他们的性格和交流风格,然后用心打造通往他们内心的沟通途径。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高难度对话》这本书告诉了我,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成为沟通大师,遇到问题的生活,能够从工具箱里找到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修复很多的问题。如果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了解更多的“维修工具”和沟通技巧,可以找来这本书,做一个不被情绪引导的、直面问题的沟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