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课堂活动中,大部分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管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但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统计的需求并不强烈。
二、因为没有需要通过统计来解决的问题导向,所以学生无法感知收集数据的需要,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
三、因为缺少典型的背景。所以很难鲜明的体验到折线统计图这种数据呈现方式的优势与价值,
四、由于缺乏问题背景,因此通过问题分析做出预测或判断常常无法落实。
带着这些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主基调的学导课堂设计如下。
遇见统计问题,唤醒统计意识。
开学第一周的周五。班主任王老师接到学校通知,在第三周周一举行踢毽子比赛,每班选一名选手参赛,王老师经过调查,知道班中的有两个学生小玲和小胖踢毽子较好,派谁去呢?请给王老师一个建议。通过大家的讨论,由于还有几天才比赛,都同意让两个同学回去训练,通过一周的训练。小玲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训练的个数是:64、68、58、66、60。总数316个。小胖一周的训练,结果是:56、58、62、64、67、总数307个。面对以上的数据,你们有什么想法?派谁去呢?
在“派谁去”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经历了,从凭生活经验做出决策,到用数据说话,再到用统计的数据说话,让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