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有效的倾听
记得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天生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告诫我们要多听。事实上,即使我们认真的倾听,也不能完全的了解说话人的全部意图,因为存在沟通人际隔阂的客观现象:如果说者的意图是100,那么说者的动作和语言可能只表达了90,然后接受者通过解读对方的动作和语言,最后可能只接收到70,甚至更少的信息。
二、妨碍有效倾听的因素
倾听很重要,但是倾听又充满阻碍,一是走神,二是“模式拼接能力”导致的自以为是,三是过早质疑。
(一)走神,是因为我们大脑的思考能力大大超过我们说话的速度,这就导致我们有充足的盈余蛮力。
(二)模式拼接能力,是指我们在处理零碎信息的时候,会根据我们以前接触过的知识,将信息拼接成我们熟悉的模式,并赋予意义。譬如,我们可能将墙上的几个毫无规则的的污点,想象成一个规则的图案,或者一个小动物。
模式拼接能力,有好处,也有坏处。譬如古人对不同星座赋予的图案,就强化了我们对于星星的记忆。但是,错误的拼接,就可能无中生有,误解或者曲解说者的意图。好像说者在讲如何将积木拼成一架飞机,你却将听到的零碎信息积木拼接成一辆车或者机器人,还自以为听懂了。
模式拼接能力是基于我们旧有的知识而产生,如果我们知识能经得住考验,那么模式拼接能力就越有利。而判定知识,就是能够检验我们旧有知识的利器,这些知识是一些普遍性的原理和清晰准确的概念。
(三)过早质疑,会让我们中止倾听,无法了解说者的全部意图,还自以为对方的论点太简单粗糙。只有全盘了解对方的内容才能正确的判断对方的观点。
三、如何有效的倾听
有效的倾听需要我们回顾、预期和给出正确的反应。
回顾,是指在倾听对方说话时,利用盈余的脑力,不断的回顾对方说过的内容。如果对方说的是“事实”,那么就想想是否属实;如果对方说的是“看法”,那么就想一想他给出的理由和证据是什么。
预期,是在回顾的基础上,预测对方会说些什么内容。譬如对方说了看法,我们就会期待他接下来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和证据来证实他的观点。
正确的反应,可以鼓励说者进入“畅所欲言”的状态,是作为听者的义务。反应可以分为情绪反应和逻辑反应。情绪反应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神态、动作和简单的语言,表示我们在用心倾听;逻辑反应是我们倾听后,通过重述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馈,明白对方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