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如月
61
心灵的自由和安祥从何而来?
来自于心灵对自己真相的真实了悟——发现心灵本有的圆满。
62
觉性,或者道,即是每个人自己的本心。
见此本心,名为见道。
安住本心而如如不动,名为成道。
虽名见道,实无所见。
虽名安住,实无所住。
虽名成道,实无所成。
63
就像身体的成长需要食物和营养一样,心灵的成长也需要食物和营养。
心灵成长,需要什么样的食物和营养呢?
心灵成长,需要爱,需要智慧,需要创造,需要快乐,需要幸福,需要自由。
心灵成长,需要宁静,需要安详,需要柔软,需要清凉,需要光明,需要觉悟。
有了这些食物和营养,我们的心灵就会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升华,直到成为圆满的自己。
64
圆满的心灵是什么样的?
圆满的心灵,充盈着无边的爱,无边的智慧,无边的创造力,无边的快乐,无边的幸福,无上的自由。
圆满的心灵,充盈着无边的宁静,无边的安详,无边的柔软,无边的清凉,无边的光明,无上的觉悟。
圆满的心灵,即是心灵本来的样子。
那是我们生命的本初,同时也是我们生命将要达到的目的地。
65
一切生命都是自性真心的显现,一切都从未真实地发生,包括您看到的这些文字。
这些仅仅是显现在您心里的幻影而已,包括此刻您心中的我。
一切都是如来本心幻化游戏的道具。一切,没有例外。
此时此刻,您是我心中的幻影,同时我也是您心中的幻影——这个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呢。
66
苦,即是被幻觉所惑。一切的一切,除了我们的心和映在我们心里的幻影,别无其它。
觉性,即是我们本来如如不动的心性。
心,被映在自己之内的幻影所迷惑了,这种迷惑,就是所谓的“无明”。
心,不能问它从何而来,也不能问它为什么存在。没有为什么,只是本来如此。
那唯一真实存在的,永远存在;而虚幻的、现象化的存在,仅有短暂的显现而无法永恒。
苦,即是因为你把真实存在的当成了不存在的,同时,把虚幻的现象化的短暂存在当成了真实永恒的存在。
所以,不管你对虚幻的追寻有多么努力,都只会一无所获。这,就是苦的根源。
67
这整个世界,除了幻现一切的心之外,其实一无所有。
而对于幻现这一切的心,不能说它存在——因为你找不到它的具体所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一切皆是它的幻现。
而它,并非是与你无关的其他什么。它,就是你自己,你本然的自己。
这就是这整个世界最不可思议之处。
68
在我们的心灵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攀缘造作的力量,一种是自我觉醒的力量,攀缘造作即会陷入重重幻相,而自我觉醒才能回归心灵本然的自由。
幻相毕竟是空幻的,心灵在幻相的游戏中不管如何追寻,最终一定会一无所获,执着越深,幻灭的痛苦就越重;这种痛苦会逼迫心灵走向自我反省、自我觉醒之路。
所以,不管心灵在攀缘造作幻相的旅程中走得有多久、多远,总有一天还是要走向觉醒。
69
修行自心,最好不要树立一个神,也不要树立一个魔。当你树立了一个魔,那个魔就似乎成了真实的,但其实它根本不存在,你却和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不断地去战斗,如何会有安宁之日呢?
所谓的魔,仅仅就是心灵“贪、嗔、痴、慢、疑”的习气而已。只要看清自己的习气,学习去观照它,慢慢地不再被习气所带动,不断地增长自己的定力和智慧,习气也就一点点消除了。
70
如果学会了“观心”,在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去“观”剧中每个角色的“心”,观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当时的心理状态。你会发现大多数的角色都是站在自己的小我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所有的矛盾也都因此而来。而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都是愿意放弃小我,而更多为别人考虑、为别人奉献的人和事。
看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如果这些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将如何面对?如何处理?
以观心的方法看电视,也可以成为智慧训练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