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那篇文章中关于浩然之气,我昨天是压根儿就不懂是啥意思,今天又对照译文读了一遍。似乎也明白了一点点,圣人说的浩然之气,是用正义的经常积累产生的,不是凭偶然的正义行为所取得的,它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正义的立场,不可用揠苗助长的方式形成。
今天继续往下读:
原文
公孙丑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译文
公孙丑又问道:“宰我、子贡长于言辞,冉牛、闵子和颜渊以德行见称;孔子则兼有他们的长处,但他还是说:‘我对于说话就并不擅长。’老师您(既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又善养浩然之气)已经是圣人了吗”?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天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译文
孟子(不禁惊诧地)说:“哎!你这是什么话呢?从前子贡向孔子问道:‘老师您已经成了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就还不能做到,我能做到的,不过是学习不感厌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劳罢了’。子贡说:‘学习不厌倦,这是智的表现,教诲别人不知疲劳,这是仁的表现。具备了仁和智这两种高尚的品德,老师您已经称得上是圣人了啊。’圣人,孔子都不敢当,你这是什么话呢?”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译文
公孙丑又问道:“从前我听说过,子夏、子游和子张,都学到了孔圣人一方面的特长,冉牛、闵子和颜渊大体上具备孔子的才德,,但比不上他那样的博大精深,请问老师您在上面这些人中间与哪一个更接近呢”?
孟子说:“暂且抛开这些不谈吧”。
原文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译文
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呢?”
孟子说:“他们处事之道并不相同,不是他认可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认可的人民不役使,天下太平就进到朝廷去做官,天下不太平便退而隐居乡野,这是伯夷处世的态度。什么君主都可以侍奉,什么人民都可以役使,天下太平也做官,天下不太平也做官,这是伊尹的处事态度。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官就辞官,应该久干下去就久干下去,应该赶快离开就赶快离开,这就是孔子的处世态度。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没能做到他们那样,至于我所希望的,便是要学习孔子”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译文
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对于孔子来说,是同等的吗”?
孟子答道:“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能比得上孔子的”。
公孙丑又问:“那么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孟子说:“有。如果他们得到百里见方的土地而以他们为君王,他们都能使诸侯来朝,统一天下。要他们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因而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知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
公孙丑又问:“请问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即使夸张一点,也不至虚加赞扬他们喜爱的人。宰我说:‘依我宰予对老师的看法,他比尧舜高明的多’。子贡说:‘见到一个国家的礼制,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听了人家的音乐,并可以了解这个人的道德。哪怕从百世以后,用同等标准(办法)按次去评价百世以来的君王,没有一个能背离孔子之道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出过一个像孔子这样(伟大)的人。’有若说:‘难道只有人民有高下之分吗?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泰山对于小土堆,河和海对路上的积水是同类;圣人对人民,也是同类。孔子大大的超过了他的同类,在他的那一群中冒着尖儿。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今天这篇读下来我不全懂,但记住了孔子为什么千百年来受人们追宠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学习不感厌倦!教诲别人不知疲劳,识大体顾大局,该做官就做官,该退出就退出。
我们今天学习经典,不应生搬硬套,应灵活应用。既要学习古人经典学说,又要学习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文化新知识,扩大自己视野。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