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不要让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初读这一条建议,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当我多读两遍,且用心去读的时候,我知道了,原来,学习之母指的是复习。
复习本应该是“善良的母亲”,可是常常就变成了凶狠的后娘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举例,当学生被迫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譬如说,一下子要复习完10节、20节甚至更多节课所教过的教材时,就会发生学习之母变成凶狠的后娘这种情况。
那么,怎样从教育学的观点来正确组织复习呢?也就是说,怎样避免善良的母亲不要变成凶狠的后娘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方法,我总结为三点,分别是:
1.建议考虑到学科和具体材料的特点。例如复习理科类的内容,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主要地让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联系、应用题、画图、制表等。学生在完成一道实际作业时,他就得熟悉两条或更多的原理。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就在进行着一种对智力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迁移的过程。
读到这里,联系我们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我们发现,现在的试题上的题目很灵活,例如:在检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是单纯的、直接问你某个知识点,而是通过创设一个大情境,让学生来回答。这个大情境可能就会涉及到其中两三个知识点,只有学生拥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会思考的能力,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正确的答案。否则,往往是答非所问。即便,所考的知识点学生本来是会的,但是,学生如果没有知识迁移的能力,那么,也只能是遗憾地错过正确的答案。
2.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好像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也就是,应当让儿童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读着读着,我想到我所带的六年级,剩下四十多天就将面临着毕业考试,这是所有毕业班老师和家长们所担忧的一件事。如何高效的复习?如果把所有的课本都过一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也可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最近几天,通过让学生来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复习所学过的内容,事实证明,效果良好。学生可以放过细节,抓住要点来复习,今天读到这里,再次坚定了我们的做法是可取的,也是值得推广下去的。当然,我也是我向同年级的刘静老师“偷”来的好方法。
3.让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面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些空白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铅笔写下来。学生应当在翻阅听课笔记的时候,着重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理及其结论。
说到听课笔记,我一直都提倡学生将笔记记录到书上,今天读到这里的时候,此刻,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做法与要求还是有一些弊端。其实,语文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学习方法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拥有一本听课笔记,将这些笔记一直记录下去,尽量将几年所学的知识点等,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那么,到了复习阶段,就不需要去翻阅那么多的语文书,况且,语文书可能已经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笔记也可能不翼而飞了。但是,如果记录到笔记本上,复习起来也容易得多,且更能抓住要点来复习。
不要让学习之母变成后娘,确实,复习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早在我国古代,孔子老先生提出“学而时习之”,其实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复习方法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牢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更加重视复习之正确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