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书的第一章“为何要研究”真问题”教学”,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现实背景两方面,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感受到“真问题”教学的重要性,从第一章生动的教学片段,“犀利”的指出教师那样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问会更好,能分析出现在教学的现状,这样的专业和实用,吸引着我想要赶快阅读完的心情。第一章阅读完就给我了一些思考和收获:
一、数学中的问题解决给学生能带来什么?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哪?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什么?或许老师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教师能明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清楚在平时的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什么?书中提到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是不断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开阔数学视野,还要力求能使学生在主动、深入的数学思考中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落实的核心素养。
二、做研究的方法
在分析现实背景,运用了数据调研、课堂中真实的案例,感受到现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都与数学问题(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提问的质量相关。印象深刻的是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家麦卡锡提出的4MAT 模式(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将问题氛围是何类问题、为何类问题、如何类问题以及若何类问题四种类型)对一组课堂实践进行调研,发现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类型集中在“是何类”问题上,同时还记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学生响应方式按举手、思考、操作、讨论、游离五种方式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发现举手、思考、操作的响应方式较多,但讨论方式较少。通过对课堂上的题问分类和学生的响应方式进行记录、分析,发现课堂实际提问推进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卷入程度和深刻性都有待改善。通过真实的记录、调研、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也跟我在作研究指明一些方向。
三、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1、学习学生自己的事情,在一学期中总会遇到学生某一阶段状态不好,这种情况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想要的学习是怎样的,书中通过访谈、在一次次的活动反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给我启发,在平时教学遇到瓶颈困惑、效果不佳时,或许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取方法。
2、对于在教学中,作者分析的问题直击核心,也是我在课堂上易出现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缺少对目标具体内涵的分析以及对所对应学习水平的思考,指向统一知识内容的问题设计前篇一律,学生可能凭记忆就能正确答出,不能灵活变式,从而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主思考和深化理解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课堂上出现的例题不能仅仅只满足基础训练,还需要设计一道富有思维含量,学生理解的对错、思维的深浅都会暴露的例题,这样也能帮助教师了解班上孩子的掌握情况。
3、时常在教学中会出现给一些表格提示帮助学生探究,可能教师提供的工具只是支持学生尽快获得教师所设定的结论,替代了学生的思考,使其受限于教师索要的既定思路和答案,导致学生在面对变式问题时策略上的无措和思维上的僵化,在课堂实施时,以下思考空间都应该开放给学生。
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应该被记录下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收获探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或许就是阅读专业书籍的必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