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段时间没写日记了,为了让孩子重拾写日记的习惯,我提议从下周起晚饭后增加一个活动,读每个人当天写的文章。孩子当即表示同意,随后孩子表示爸爸已经很多年没摸过笔了,每天写对爸爸来说有难度,他建议一开始让爸爸每周写两篇,两个星期后改成三篇。关于写的内容,孩子说如果爸爸写不出来,可以从每天都干了啥写起,不用考虑写的是不是流水账,只要能写出来就可以。
不得不说孩子的这个提议太好了,不但考虑到了爸爸的实际情况,而且给了爸爸一个缓冲期,不但给爸爸设置了目标,而且给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给孩子制定目标,可是孩子就是不执行怎么办?从孩子的提议中,我得到如下启发:
1,我们制定目标时没有和孩子商量,孩子没有主动参与的感觉,只有被动执行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孩子的对抗情绪。
2,制定目标时没有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具体情况,目标太高,孩子达不到,孩子自然不愿意做,目标太低,孩子没成就感,也不愿意做。
3,制定目标之后没有给出具体支持。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了目标,孩子只要去执行就行了,却忘记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
4,目标执行过程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容易着手的地方开始,在做的过程中根据情况一点点增加难度,最后按照目标的要求来执行。
5,检查和调整目标。当孩子执行一段时间后,我们要看看孩子能否达到目标,如果不能,就要及时调整目标,一直调整到孩子能达到位置,伸伸手就能够到的才是好目标。
6,制定和执行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收获成就感。在孩子做的过程中,我们要抓大放小,抓住机会及时肯定孩子,赞美孩子,给到孩子美好的伴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