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效应》作者 罗宾·斯特恩
“煤气灯效应”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作者从1944年首映的电影《煤气灯下》获得灵感启发,从而为这种操纵和被操纵行为命名的。
1、什么是“煤气灯效应”呢?
“煤气灯效应”是一段双方共同制造的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操纵者一方认为自己什么都对,觉得自己拥有权利;
被操纵一方特别在意另一方的感受,并且允许对方定义的自己世界。
煤气灯操纵非常隐蔽。
被操纵的一方的心理是非常希望获得对方的肯定、认可、欣赏和认同,将对方过度理想化,认为对方说的就是对的,自己需要按照对方的说法去做,否则就会产生愧疚感。
操纵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操纵,而是真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对方好,在拯救对方。
看起来这段关系中被操纵者是无辜的,是被动的,但别忘了,停止被操纵的钥匙其实就握在被操纵者手中。这是积极的提示,也是改变的力量。
2、“煤气灯效应”三个阶段
每个被操纵者都会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不相信。不相信操纵者说的话,认为对方说的不对。
第二个阶段:辩解。因为自己不是这样想或者这样的意图,因此会替自己的行为辩解。
第三个阶段:压抑。当对方屡次这样说,而自己又将对方看的太重要,因此觉得自己就是有问题,开始按照对方说的去做了。
3、从煤气灯操纵者的三个类型
类型一:魅力型煤气灯操纵者。这类人会用意外惊喜之类的手段为你打造一个特别的世界。比如无缘无故消失两个礼拜却突然手捧一束玫瑰等在你的门前。
类型二:好人型煤气灯操纵者。这类人让你感觉似乎有问题但就是说不出问题在哪里。这种人看起来通情达理,但其实铁了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类型三:威胁型煤气灯操纵者。这种人表现为盛气凌人、嫁祸于人和刻意隐瞒。如果说前两种类型是比较隐蔽不容易识别,第三种类型是属于非常显而易见的。但和这种类型的操纵者打交道并不轻松。
4、找到一条新路径,拒绝被操纵的方法
记住一个核心的点:你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招人喜欢的热,不需要一个理想化的伴侣的认可。
这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当你意识到你不需要别人给你的人生下定义时,就迈出了通往自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