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是一个有些七情六欲的正常人,我们就会必不可少的的与焦虑打交道。
“为什么别人那么快就完成了?我还没写到一半?”
“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赚到钱了?自己却不行”
“事为什么总是忙不过来?”
“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处理不掉?”
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会设想很多,也不断的期盼着实现。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时候,我们会焦虑。如书中说到的几个类型:完成焦虑、定位焦虑,选择焦虑,环境焦虑,困难焦虑。
我现在也在这焦虑圈子里,想学的东西很多,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看到周围的人结婚生子幸福美满,自己还是大龄剩女;看到群里伙伴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一篇美文,自己怎么憋了一天都写不出……
《认知觉醒》中提到,“焦虑根源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很明显我的人性在作祟了。人性中急于求成的基因让我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的基因让我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刻看到效果。
所以,当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不完想做的事,实现不了所希望的事时,当努力后又没能立刻收到回报时,就很容易产生焦虑。
那是不是每人都一样?
对,一样。焦虑是人的天性,所以我们没必要过分的自责或愧疚,也没必要与天性较劲。
但,也不一样。有的人在焦虑的痛苦挣扎,有的人而是想方法看清背后的机理并设法改变。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其实就是欲望大于能力,又缺少耐心。
那我们反过来是不是可以改变焦虑?《认知觉醒》书中谈到几点:
一、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人对美的东西,好的东西都有一种追求,都想让自己完美再完美。但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我们要克制欲望,分清自己想要的,一件件来完成。
现在的我沉下心来,专心看书,认真记录书中喜欢的点,努力坚持写作。正如射击,目标太多,容易分神,难以专注。
二、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我们要看清自己所处的定位,如果我们在山脚,那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努力。不要明明是一只麻雀却幻想像鹰那样勇猛。
虽说站的高看的远,但一味好高骛远将什么都看不到。
三、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要事第一”。这个原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将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优先处理最有价值的事情。
把要事优先,放在第一位,才会让我们更明确目标,更能最大化的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毕竟我们能力有限,时间有限,要把精力放在刀刃上。
四、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句俗话说:“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这不是说我们要随波逐流,消极应对,而是更要积极的去面对,在不可改变的环境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沉淀实力,终有一天会破茧成蝶。
五、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心中有焦虑,是因为遇到了瓶颈。要解决焦虑,我们就不能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往直前,跳出舒适区。也许很苦,但也很酷,至少也无悔。“不狠狠逼自己一把,都不知自己那么优秀。”
那现在的我们只需要沉静下心,努力提升我们能力,和保持耐心。也许很慢,但“不要害怕太迟, 想开始, 任何时候都是起点, 只要你行动起来, 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了解焦虑,理解焦虑,正面焦虑。我们共同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