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问题,可能是你情绪失控的导火索
很多时候我们冲孩子发火,表现出负面情绪,是因为过去没有被妥善处理的问题。
比如,可能小时候你的父母没有能力满足你的需求,有时你反而需要照顾他们的情绪而放弃你的需求,你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也没法安慰自己,只能任由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你,而现在你被激怒了,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因为你而放弃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曾被父母这样对待过。
讲一个实际的,常常发生的例子:小时候你因为迟到,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内心深处你觉得迟到是一件不安全,不能被原谅的事情,它可能会带来很多未知的后果,所以孩子的磨蹭和拖拉不仅让你感到生气和烦躁,更让你感到恐慌,所以,你会突然爆发。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跟孩子发生矛盾的事情,你都可以在这些事情中审视一下自己,回忆一下过去,什么事情在一直影响着你,成为你心中的那个烙印,成为你的一个卡点。
每个人在儿时都做着一系列的决定,这些决定构成了我们的“核心信念”和“私人逻辑”。塑造我们性格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于那些事情和环境所做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决定。
有所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如果你的情绪总是被卡在某个点,总是在某处一触即发,你就可以把关注点从事情本身转移到自己的身上,看看你是不是有一些遗留的问题并未得到处理,从而影响了你现在的决定,反思问题的源头可以增进自我了解,并帮助你尽可能的降低情绪失控的可能性。事实上,当我们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指责时,就已经迈出成功的一步了。
不完美的勇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越是无法接纳自己,就越无法管理好情绪。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伴随着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瞬间,只有接纳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你才能够轻松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位家长说,他用尽全力的爱孩子,想让童年时候父母给自己的伤害不再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可是当他情绪失控的时候,他对待孩子的方式竟然就是小时候让他深恶痛绝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他陷入了一种自责和内疚的情绪里,觉得对不起孩子,也痛恨自己。
在这位家长看来,自己的父母是不被接纳的,父母对他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给他的童年带来了阴影,他也不接纳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缺的人,无论怎么样都没法做到完美。
张德芬说过一句话: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把负面情绪和自己当回事儿,可惜很多人的做法却完全相反,不认真对待生活,却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当回事。
所以,学习情绪管理先从接纳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开始。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够放下那些纠结,内疚,担心的情绪,才会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做出改变,才会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己的那些情绪,也能够让我们愿意去认真的生活,照顾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那么怎么管理好我们的情绪呢?
我们每个人呀,都生活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这种压力,不仅是指我们看得见,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事实上,压力是一切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那当期待与现实生活差距越大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压力越大,反之就会感到压力小了。所以呢,我们要有意识的调整我们的期待值,可以降低期待,然后慢慢的抬高现实,缩短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压力减小了,情绪自然也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