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三月共读学习第六天《新课程关键词》的第五个关键词——综合学习。
一、综合学习是怎么来的?
关于综合学习的来源,崔允漷教授从前内容时期到内容时期,以及后内容时期,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综合学习”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从最初的“混合”状态,到“精确阶段”,以赫尔巴特、杜威为代表人物,学校教育呈现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并存的局面。
书上提到内容时期的综合学习,源于“整体性”思维及其对分科教学的批判,关注内容选择并以综合课程的建构为重要表征。但是内容时期的综合课程也有其不足:尽管学习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实践中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式变革却很少有人提及,致使课程实施困难。
进入后内容时期,由于受到各种进步思想的影响,人们认识到变革的问题除了“教什么”,还要重视“怎么学”,以育人作为变革的导向。
二、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的本质是“联结”。即强调基于整体性思维建立广泛而多样的联结。
新课程建构的综合学习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学科内整合学习。
我的理解是在学科内进行整合学习,学生可以更宏观的感受本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标准规定“每个学科都要拿出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这本书上的下一个关键词,所以具体内容下次学习)
第三,综合课程的学习。一是将相关的学科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程,比如说小学的科学,二是单独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综合学习?
崔教授提出了我们应把握“联结”本质,超越三种割裂。
1、针对知识间的割裂,强调核心素养统领的知识的联结与整合
走向“素养说”(强调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整合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割裂)的综合学习应当注重实现内容的进阶整合,在教学设计上开展大单元设计,强调借由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等强化知识间的联结与整合。
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实施的“分课教学”,尤其有点也存在缺点,过多的强调知识点,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相关,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强调整合,呼吁教师关注“知识面”。
2、针对知识与经验的割裂,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用结合
很多时候为了更多的“活动”,我们设计出了许多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活动”,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在之前我以为学生主要是在游戏中学习单词、句子,从未考虑过游戏的意义是什么,单纯的觉得好玩,能够吸引学生。而随着学习,意识到一切“活动”都应是有目的的,应该是和我们的真实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用结合。
素养导向的综合学习坚持新的课程方案提出的“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倡导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以学科实践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学科实践即“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是指在教学情境中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
3、针对知识与自我的割裂,强调学思结合,建构学习反思支架
我们不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这也让我想到了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时,一位学生说“我的妈妈比我大”。这个句子对吗?从语法上来说是对的,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妈妈是肯定要比自己的年龄大的,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这样子去比较毫无意义。而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这样的学生吗?答案肯定不是。
我们要改变学生这样的想法:这是我要学的,而不是“我要学的”“我要用的”。
而综合学习应当着重开发学后反思的支架功能,通过设计包括“复述”“关联”和“转化”的进阶的、形式丰富的反思路径,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反思所学,不仅在新旧知识、知识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结,而且能够通过反思建立起知识与自我之间的联结。
(二)依托三种类型,协同推进综合学习
1、以学科内整合学习倒逼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科内整合学习是综合学习的常规形式,其实施要义强调通过内容整合倒逼学习方式变革。一门学科可以在学段、学期、单元等不同层面,通过大问题、大任务或大观念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结构化,创造多样化的综合学习机会。
从时间顺序看,涉及学生开始怎么学、过程怎样学、结束时如何学;从主体作用看,涉及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等;从学习方式看,如项目化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各门学科的实践,比如地理的户外研学实践,应予以统筹考量。
2、以综合课程作为综合学习的“固定科目”
综合课程是综合学习的“固定科目”,往往体现在课程表中,其实施要义在于:对于学科类的综合课程,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单元化实施并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非学科类的综合课程,则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152个主题,变式选用,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学生的育人价值。
3、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综合学习特区”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克服学科内整合学习容易丧失综合性以及综合课程在教材编写及教师培养上的实施困难的重要抓手。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践层面可通过两种方式推进,第一种为“A跨B型”,即以科目A为主科目,整合另一门科目B的内容进行深化或拓展学习,以主题学习的方式实现跨科目。第二种为“A跨B+型”,即以科目A为主科目,借由主题学习的方式对两门及以上的科目相关内容进行跨科目整合,综合程度更高。
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
1、实施单元化,选择适切的统摄中心建构单元作为运作单位。
2、主题意义化,注重关照学生生活经验,实现育人价值。
3、内容结构化,由真实情境中的探究活动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经验。
4、学习实践化,即注重对不同科目的典型学科实践进行整合实施,突出动手操作和探究。
5、评价表现化,即注重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过程数据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