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小说《面纱》反映的是家庭伦理的,更是透析世情人性的。简单的故事揭示出的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单从小说的标题“面纱”看,它已经把“无毛的两足动物”的普遍性生存状态浓缩进去。不论是文学作品中生活的人,还是现实世界挣扎的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戴着面纱生活,都是以独属于自己的“面纱”去应对世俗的一切。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隔阂,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都用面纱做面具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心性隐藏起来,这无形之中就造成了所见到的人与真实的人的人格分裂。
旋转审视人性的“镜头”,可以说古今中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纱,都不同程度地用它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由此就有了人情人性的难以捉摸性。可能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人的普遍性生存境况,毛姆以作家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特有的敏感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小说的形式委婉地加以揭示,以此引发读者的反思。《面纱》的故事是简单的,人物关系也不算错综复杂,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大道至简”,看似平和舒缓的叙述故事、展现人物,其间却蕴涵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特殊的时代、特定的人际关系,与之呼应的是相对独特的故事与人物。就整个故事涉及的时代背景而言,香港隶属英国的殖民地,霍乱大爆发的前后;从故事演绎的场域看,只有香港和英国;就故事涉及的人物而言,粗线条地划分大致涉及五个家庭——唐生家、吉蒂娘家、吉蒂与沃尔特的家、韦丁顿家、修道院。
从小说讲故事的角度衡量,《面纱》方方面面都无法与《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复活》《红楼梦》《人世间》《一句顶一万句》等名著相比。不过,从小说所揭示的主题看,它讨论的话题与每一个人都紧密关联: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戴着面纱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小说中的有些人勇敢地揭去面纱,尽可能活出生命本然的模样,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们又有多少人可以勇敢地揭去自己的面纱呢?小说围绕主人公吉蒂的情感经历和思想成长讲述故事,描写人物。就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而言,每一个人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她为轴心编织的人际关系网中,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因为有一副姣好的皮囊,这就不自觉地催生吉蒂的虚荣心。可是社会地位和家庭环境的限制,让她无法跻身社会上层,无法过着光鲜亮丽、众星捧月的体面生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她造成的心理挫伤感可想而知。迫于世俗的压力,她嫁给了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细菌学家。对于丈夫的宠溺,她贪婪地享受着,但始终不甘心过着平淡无味的生活。她渴望着上流社会的鲜花掌声,她更希望能够过着花天酒地的上流阶层的生活。她不失时机地寻觅着,当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香港议员唐生向她投去狎昵的眼神时,她隐隐意识到苦苦寻找的机会来了。几番眉来眼去之后,两个人成为一个破旧古董店二楼包间里的主人,尽享鱼水之欢。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自己背叛了丈夫本应该有负疚感,但是吉蒂非但没有丝毫的惭愧和自责,反而在丈夫面前表现得更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对她来说,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掩盖住她内心的恐慌感与负罪感。身为议员的唐生在温顺善良的妻子面前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关心与宠爱,在几个儿子面前依然保持好爸爸的形象,在同事面仍然是那么的谦逊随和,在社会上更是儒雅的绅士。至于在吉蒂的怀中,表现出的是有情有味有担当的真男人。在吉蒂面前,能说会道的唐生把她哄得心花怒放、笑逐颜开。对于唐生描画的大饼,吉蒂更充满了憧憬。可是,好景不长,两个人的厮混终于东窗事发。面对沉默寡言的沃尔特冷峻的眼神和开出的离婚条件,六神无主的吉蒂只能向唐生求助。当原形毕露的唐生毫不犹豫地决绝拒绝了吉蒂提出的要求之后,跌入万丈深渊的她除了声嘶力竭地哭泣,只能按照丈夫的要求,与他一同去赴“死亡之约”——陪同丈夫到霍乱重灾区抗击疫情。
因为垂青于吉蒂的美貌与优雅,沃尔特成为吉蒂的狂热追求者。当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之后,他把吉蒂像金丝鸟一样供养在家里。聘用专门的佣人伺候吉蒂的饮食起居。即使再忙碌,他回来也会给予妻子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怀。尽管不善言辞,但他内心深爱着妻子。他用自己的付出尽可能满足吉蒂的需要。殊不知,欲壑难平,自己对妻子的纵容和宠爱非但没有让她满足,反而越发催生了她的胆大妄为。面对老婆的背叛,他没有在第一时间用过激的行动加以阻止,而是强忍悲痛,给她留足痛改前非的机会,希望她能够迷途知返。可是,已经被欲望冲昏头脑的吉蒂根本没有回头的可能。窗户纸被捅破之后,沃尔特开出条件,让吉蒂选择。在吉蒂碰了壁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妻子奔赴疫区。对沃尔特而言,妻子的背叛让他对生活和人生失去了信心,他唯一能够获得内心安定的就是把自己投入到繁重而充满死亡威胁的工作中。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自杀式的方式来宣泄生活和命运对自己不公的不满。与妻子的冷战、时刻与死亡进行斗争的刺激、对修道院儿童表现出的慈爱、对修道院修女们的关心……当这些集中在他的身上,可以想象他在多重角色间转换的艰辛。面对妻子的沃尔特、面对修女们的沃尔特、忘我工作的沃尔特、温暖慈爱对待孩子的沃尔特、在同事面前不善言辞的沃尔特……哪一个才是本色的沃尔特,直至瘦成皮包骨的沃尔特不幸感染病毒不治而亡,人们都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也就是说,沃尔特戴着的面纱到生命的终了都没有被揭去。
带着怨恨的吉蒂被丈夫带到疫区,大有赴死的恐惧。随处可见的尸体、远离城市的荒凉、没有亲朋好友的问候,这些对曾经爱慕虚荣的吉蒂无疑有蛀虫慢慢啃啮自己躯体的感受。百无聊赖中进入修道院,看到修女们面对随时随地可能被病毒感染而不惧生死的工作,尤其是院长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淡定和慈爱,内心深处近乎濒临死亡的女性特有的善良与爱被慢慢激活。修道院的生活是忙碌的,更是危险的,但是吉蒂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恐惧。在与修女们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更感受到责任担当给人生带来的意义。对唐生的思念在繁忙的工作中渐渐变成了厌恶和鄙视,对沃尔特的怨恨在死亡危险的洗礼中变成了理解和同情。很显然,这时的吉蒂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也体验到生活应有的味道。对吉蒂而言,这种真实太弥足珍贵了。如果不是沃尔特的殉职,吉蒂的后半生会生活得既充实又有意义。丈夫的罹难,吉蒂不得不停止在修道院的工作返回英国。带着不舍、带着对院长未解的迷(示于人的院长和真实的院长是不一样的,她身上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但是她的面纱裹的太紧,没有人能够揭开),吉蒂踏上归程。
命运总是不愿意放过吉蒂,已经被厌恶和痛恨溶解了的、面目可憎的唐生,因为他妻子盛情相邀自己到家里居住又重新变得熟悉而亲切,特别是当经过岁月的淘洗唐生愈发变得成熟、洒脱,再一次唤醒她尘封已久、近乎麻木的感情。面对吉蒂,唐生仍然给予不失妥帖的关心和照顾。对于唐生的殷勤,吉蒂起初是戒备和抗拒的,可是最终没有守住防线。决堤之后的放纵,吉蒂除了自责就是悔恨。不辞而别,回到家里。始终不满足于现实的母亲的去世、妹妹的虚与委蛇、父亲的自私冷漠,让吉蒂倍感孤独。因为自己的不切实际和爱慕虚荣,导致原本还算可以的牌局被自己打得稀巴烂。生活还要继续,摆在她面前的最好的选择只有陪着不爱自己,自己也不爱的父亲远赴任所,在那里孤独以终老。
面对扰扰尘世,吉蒂及其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没有把最为本色真实的自己示于外人。之所以把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源于诡谲多变的社会,一方面源于人性固有的自我保护的基因。从沃尔特到唐生、从韦丁顿到院长、从修女到妹妹、从吉蒂到多萝西……每一个人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面纱把自己不同程度地隐藏起来。尽管他们性格各异,但是把他们移接到现实世界都可以找到“原型”,而且不止一个。人啊,短短几十年活着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