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评价原则——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是主导者、服务者、调动者,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体现高效课堂追求创新、高效的新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性讲解、演示、板书等所占的时间不能太长。应倡导精讲点拨,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要讲学习方法、知识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以及学习规律,把每节课约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展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如预习、阅读、记忆、观察、复习、制定学习计划、自学提纲引导、心理暗示、自我调节法等。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读学、对学、群学以及合作展示、静听、笔记、善问、质疑、对抗、辩论、实验、调查、实践等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高效课堂评价应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以及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质量、效度等方面,还应关注后进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进步的程度和进步的程度等。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互动,是高效课堂评价的重要维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被教师赏识认可、被尊重等心理需求的满足。

2.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讨论、互助。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说:“人只有当主人的时候,他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来”。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效课堂评价主体性原则的真谛!

当学生能够自己设定目标、安排时间、管理学习过程时,他们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主动塑造自己未来的“主人”。这种自主不仅包括学习上的自我驱动,还涉及生活规划、价值判断和责任承担。

高效课堂主体性评价还要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情感体验和事业成就感。教师需要尊重、激励、自信心、幸福成长,这样才能“以爱育爱”,让幸福的老师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