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共读
共读内容:(P48-53)
问题12 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
问题13 为什么要倡导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
导读问题:
1. 结合书本内容与自己的课例,谈谈教师如何利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组织,通过学习活动, 把课程内容六要素融为一体?
在书中程晓堂教授针对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语言是以语篇形式存在的;语篇都是在语境下产生的,语篇都有主题,语言学习活动也需要在适当的语境下进行,都要围绕主题开展;学习语言就需要了解语言运作的规律,因此需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和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看等;为了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学生需要掌握并有效使用学习策略。
王蔷教授也指出: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必然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意义探究为目的而展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语言知识,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加深对语篇意义的深层次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也不是上下位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因此教师要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作为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原则。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落实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教学单元的实施路线。
我们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My day中的read and write为例(课程内容六要素分析见前面)
课时目标:
学生在看听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梳理戏剧的基本内容,了解鲁滨逊和他的野人朋友星期五的日常生活,并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完成练习(学习理解)
能用正确的意群朗读短文,复述语篇,评价鲁滨逊的生活(应用实践)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时态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了解英语的书信格式,并给鲁滨逊写一封回信。(迁移创新)
教学活动:
根据文本背景,导入故事
询问学生:where does he live?what does he do on the island?
猜测文本内容
教师通过出示一封信,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意识关注文本信息:Who wrote this letter?what's the letter about?
默读文本,提取关键内容
who is in the play?what roles do they play?where are they?what do they do in the morning?等
完成练习,分析文本内容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反义词加深理解:,late和early,sometimes和only,以及Friday在文本中的含义。
表演,复述文本内容
写作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再对文本中的人物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后,给鲁滨逊写一封信,在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书信格式,也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提升,在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 试谈当前课程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新课标强调的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内涵与意义。
“结构化”知识几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招教面试中会有结构化面试问题。那么什么是结构化呢?结构化知识是一种图式,王蔷教授曾说:每一篇好的文本都有其明确的主题,主题之下又有其对应的若干级意义,这些下级意义与主题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语篇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就是结构化知识。
英语课程结构化知识建构中的问题主要有:语言知识的内涵理解窄化。如果不是学习新课程,我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就依然停留在语音、语法、词汇等上面,而英语学科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文化知识,以多重文化去认识世界。
主题意义方向偏离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基于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因此在分析文本时,我们要认识到语篇研读对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真正意义。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对主题不断深化与认识的过程,可是现实过程中,我们对于主题以及主题意义并不清楚,只能结合例子进行了解。例如:保护环境是一个主题,但是“环境”是一个话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基于“为什么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展开意义探究,因此,明确主题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建构知识化的前提。
文本信息的整合策略缺位
结构化知识的是从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文本。但是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提取只是基于表层且碎片化的状态,无法和自己关于文本主题的认知结构建立有机关联,导致在教学中,信息仿佛是单一的,只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没有被整合到信息结构中。
3. 在你的教学中,如何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如何对对话、短文进行主题意义的教学?
要在主题单元中强化学生的语言意识,我们可以在单元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以单元主题语境为主线,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兼顾主题意义探究和语言知识体系梳理,同时通过单元和课时进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主题表达,以用促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4. 基于主题和语篇的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的优势是什么?
(1)尽量围绕主题和语境设计教学目标。主题语境不仅影响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还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资源,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知识学习中。
正如程晓堂教授举出的例子,学习情态动词我们更重要的是让其主题意义与语言目标结合。
(2)围绕主题安排教学内容。
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同样,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始至终地在语境中接触、体验、感知和学习语言,教师应注意围绕主题内容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3)将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结合起来。
心理学家陈琦指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基于学生建构的信息内容,从中找出引发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信息点,并以此信息点为关键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为主题意义的探究服务。
(4)合理安排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的顺序
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应该先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是先学习语篇?以前在辅导班教学时,单词是放在句子中进行教学,后来到了学校,看到同事都是先讲单词,让学生有了基础后学习对话,于是也这样进行,但是心里知道是错误的。学习了新课标,知道正确的做法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
今天学习又要启程了,但是在老家早上的共读参加不了,只能听回放。坚持学习吧。